劉燕婷觀點:以色列正在成為他們最厭恨的人

2024-04-27 07:10

? 人氣

當然從更嚴謹的角度來看,「以色列是不是新納粹」或許是學術問題;但在現實世界中、尤其是加薩戰爭正在進行的當下,這個敘事毫無疑問是輿論問題。而民眾要形成這種認知,其實也無須研究與爬梳學者的長期辯論,而是在事件進行的時空中,觀看媒體報道、KOL、社群討論、政治人物的相互博弈,直接就能疊加情緒感受形成認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有趣的是,這次美國媒體一如既往,都對衝突採取了親以色列的報道立場,例如聚焦10月7日閃擊造成的以色列傷亡、用極度煽情的語言講述哈馬斯的殺戮、片面強調美國在衝突後出現了反猶事件、嚴重迴避巴勒斯坦兒童與記者在戰爭中的死傷,卻還是無法讓輿論的風向一面倒同情以色列,更無法阻止「以色列是新納粹」的批評敘事壯大。

原因之一,是美國當下閱聽市場的年齡分層:傳統印刷媒體、有線電視主要覆蓋中老年閱聽人,年輕人則更多是通過TikTok、YouTube、Instagram和Twitter了解這場衝突。換句話說,後者不易被美國傳統媒體的親以立場所網羅,反而很容易在「新舊媒體之爭」、「真相vs假象」、「事實vs宣傳」的視野下,更加排斥親以的戰爭敘事,認為傳統媒體與猶太金融資本沆瀣一氣,已經毫無公信力可言。

但最主要的原因,當然還是出在以色列自己。衝突發展至今,以軍已在加薩造成數萬平民死傷,即便以色列曾有「哈馬斯先動手」的輿論防護罩,在如此不成比例、形同屠殺的報復下,也早就被槍林彈雨震成碎片。但以色列猶嫌不足,不僅揮舞染血雙手繼續殺戮,還讓外交官全球出擊,頻上節目、投書媒體為軍隊暴行辯護,滿嘴「以色列不以平民為打擊對象」的睜眼說瞎話,同時又把所有批評聲音打成「反猶主義」,稱外界指責「都只是為了詆毀以色列」。如此大言不慚、強詞奪理,只能更加暴露西裝筆挺下的泯滅人性,同時激化同情巴勒斯坦方對以色列的負面觀感。

而種種事態發展,也其實正如以色列《國土報》(Haaretz)副主編諾亞·蘭道(Noa Landau)的2021年文章所述,「以色列正在傷害與反猶主義的鬥爭」。當然,猶太人是大屠殺受害者的歷史身分不容否認,其政治正確性也很難因為這次衝突而消失,只是以色列要藉此自我保駕護航的空間,也明顯正在銳減,且衝突時間持續越長,這個空間只會消磨得越厲害。

到頭來,輿論恰如流水,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新納粹」諷刺能從能從過去的大逆不道、冒天下之大不韙,轉為今日的「雖爭議卻有市場」,以色列要負最大責任。

*作者為《香港01》國際評論主筆。本文由劉燕婷的方格子Vocus授權轉載。

本篇文章共 3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35

喜歡這篇文章嗎?

劉燕婷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