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中雄觀點:我的帕米爾尋根之旅

2024-05-19 07:10

? 人氣

4、 公元627年,唐朝高僧玄奘啓程赴天竺那爛陀寺,途中經過瓦罕走廊,並於公元645年返回長安,將其所見所聞寫成《大唐西域記》。玄奘東歸時曾留駐石頭城講經說法,只是當時蒲犁國已滅,這裡成為「朅盤陀國」的都城,之後玄奘通過終年冰封的明鐵蓋達坂,返回大唐之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5、 唐開元(713—741)年間,朝廷在碣盤陀國境內設置「葱嶺守捉」,屯兵戍守西域邊境。當時戍邊營隊大的稱「軍」,小的稱「守捉」,而「葱嶺守捉」的管轄範圍是整個新疆西部地區,包括帕米爾!

6、 公元747年,唐朝大將高仙芝率領上萬名騎兵,通過瓦罕走廊滅掉了當時臣屬於吐蕃的小勃律國,重新打通絲綢之路,但隨後這一帶又被興起於西南亞地區的大食國(即阿拉伯帝國)佔領,大食、大唐、吐蕃3大勢力在這裡連年血戰,直至安史之亂爆發,高先芝、封常清等名將受牽連被唐玄宗賜死,從此唐朝疆域退出這一帶,中亞也開始逐步伊斯蘭化。

7、在中原勢力淡出西域500年後,起自北方草原、雄跨亞歐的蒙古帝國又再度將這片廣袤疆域帶回中國人的視野中。

1271年,在東西文明交往史上極富傳奇色彩的義大利商人馬可波羅,與父親和叔叔從威尼斯進入地中海,遠航至中東古城巴格達,然後準備繼續搭船航向中國,但因故改走陸路,也因如此的機緣,馬可波羅改走絲綢之路,從當時蒙古伊兒汗國的巴爾赫(Balkh,阿富汗最著名的古城)經瓦罕走廊來到喀什,然後進入元帝國轄下的中國。

在著名的《馬可波羅遊記》中,他大篇幅記載了帕米爾高原上的羊,那些野生的羊「羊體碩大,羊角長達三四掌尺,有的羊角甚至長達六掌尺」。從此,帕米爾大頭羊就被稱為「馬可波羅盤羊」,是這一地區的珍稀動物品種。

馬可波羅盤羊(學名:Ovis ammon polii)又稱帕米爾盤羊。(引自維基百科)
馬可波羅盤羊(學名:Ovis ammon polii)又稱帕米爾盤羊。(引自維基百科)

8、 乾隆24年(1759年),清朝政府在平定蒙古準噶爾部和大小和卓木叛亂後,統一了天山南北的廣大地區,並設置「伊犁將軍」統轄,鞏固了整個帕米爾在中國版圖中的法律地位。此後清朝政府長期在帕米爾地區設官、駐軍鎮守,並行使有效管轄,再經國民政府延續至今。

9、近代史上曾活躍於帕米爾高原與瓦罕走廊的外國探險家,如英國的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瑞典的斯文赫定(Sven Anders Hedin)、美國的亨廷頓(Ellsworth Huntington)、日本的大谷光瑞等人,不論他們是文明探索者抑或文物掠奪者,他們的確為當時的帕米爾高原留下了許多珍貴的紀錄。

穿越國境之西的最後路程

從喀什、塔縣到瓦罕走廊中阿交界處,這趟尋根之旅感懷良多,然而也不無遺憾:父親逃難是在峰峰相連的雪山中攀峰越嶺,與冰川、峽谷、嶙峋巨岩搏命,而我們卻是在筆直的公路上遙望雪山,完全無法想像那種稍一閃神就可能墜入深淵萬劫不復的恐懼。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