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開徵碳費準備好了嗎?從亞洲鄰國碳定價政策反思台灣淨零轉型

2024-05-17 05:40

? 人氣

韓國設定靈活目標,控管溫室氣體排放

韓國在2015年啟動全國性碳交易機制(K-ETS),成為亞洲首個實施強制性碳交易的國家。2020年文在寅總統在國會發表2050碳中和宣言,加速推進韓國國內的碳定價政策。2021年韓國國會通過《對應氣候危機的碳中和與綠色成長基本法》 ,該法並未納入課徵碳稅或碳費,而是修訂國家溫室氣體減量目標,要求企業配合轉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韓國碳交易分成三階段實施:第一階段(2015-2017年)管制高碳排產業,給予100%免費配額,可申請國內專案互抵。第二階段(2018-2020年)加入公共部門,給予97%免費配額,可申請國內專案互抵。第三階段(2021-2025年)加入交通運輸,給予90%免費配額,可申請國際專案互抵。

政府會設定K-ETS碳排放總量、分配標準與分配額度,碳排放量超過額度的企業必須購買碳權,否則會遭到三倍市場價格的罰款。不過K-ETS在2021年因新冠疫情導致碳憑證價格重挫,2023年8月跌至每噸5.21美元。韓國開發研究院(KDI)表示,碳憑證價格低迷原因是政府為防止企業囤積配額,限制一年內可結轉的碳憑證不能超過今明兩年碳憑證淨銷售額的兩倍,此機制降低企業對碳憑證的需求,使得碳憑證價格持續低迷,讓企業沒有投資脫碳技術、降低碳排的壓力。面對碳市場流動性不足,韓國政府正陸續放寬K-ETS參與資格,並推出期貨商品活絡市場。

K-ETS是亞洲實施碳交易機制的重要範例,架構清晰、循序漸進,並銜接國際碳抵換專案,讓韓國企業可以便利使用。但碳交易制度與碳稅、碳費不同,碳稅費是將碳排放成本內部化的工具,碳交易制度則是總量管制工具,當碳權價格低迷時,碳交易機制對於減量目標的引導效果就會下降。

新加坡活用金融中心地位,催生碳經濟新商機

不同於日本只對石化能源課徵碳稅,新加坡是最早對年排放2.5萬噸以上企業課徵碳稅的亞洲國家,涵蓋國內80%碳排放。2019年新加坡碳稅起徵價格為每噸5新幣,2024年提高到25新幣,預計2030年前逐步提高到50-80新幣。

2021年新加坡成立兩間全球性碳權交易所,官民合資成立的氣候影響力交易所(Climate Impact X,CIX),以及全球首家使用區塊鏈技術和智慧合約大氣碳交易所(AirCarbon Exchange,ACX)。CIX多數碳權來自基於大自然的碳移除項目,也提供來自技術的碳移除碳權;ACX初期聚焦在航空業減碳市場,現在也提供各種企業出於善心、技術發展或財務減免考量所產生的自願性碳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