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盪世局中,全球各地示威抗議浪潮不斷。在台灣,國會改革亦(號稱)引爆十萬人上街。隨著立法院對行政院所提之覆議案進行審查並將表決,「青鳥」與「藍鷹」21日將在立院周邊拼場,讓社會陷入更嚴重的對立不安。本文希望在「國會是否擴權」、「改革是否違反程序正義」的討論框架外,提供另一觀察這場公民運動的視角,提示一股威脅全球民主的暗流之存在。
一本今年四月剛出爐的博士論文聚焦美國外交政策系統中,專門負責在海外「推動民主」(democracy promotion)的部門。根據論文作者Benjamin Thomason分析,此一挾每年數十億傲人預算、由「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ED)與「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領銜、1983年以來在全世界100多個國家運作(過)的「民主推動」產業,實際業務內涵並非推動民主,而是藉推動民主的名義,建立、培養、扶植、交好、輔導目標國公民團體、智庫、學者、專家、媒體、社群平台、網紅、藝人、民代及其他政治人物,藉此引領操控主流敘事風向。有了這些平日努力耕耘的網絡,美國政府亦能在必要時高效率動員群眾(“smart mobs”),利用爆發力驚人的街頭「公民力量」矯正美國不認同的立法,或懲罰甚至推翻不服從美國指示的政府,以達政權更迭目的,即所謂「顏色革命」(color revolutions)。
Thomason的研究發現,絕大多數參與相關業務的當地民眾(如NGO及媒體員工、網軍)以為自己努力工作是在為「民主」奉獻心力,卻不知所領酬勞是繞道開曼群島或巴拿馬等地、經目標國私人公司洗過的NED或USAID資金。美國這項深入他國社會操控集體意識的業務已行之數十年,經驗豐富,因此深諳「先不談政治、先從能吸引年輕人的大眾文化入手」的道理;在人們不設防的情況下,操盤手再視情況將特定議題標定為「反民主」、「不民主」、「開民主倒車」,鼓動不知情的公民上街。Thomason在結論指出,NED與USAID「爭民主」「護人權」的美麗包裝背後,其實是以捍衛美國霸權與維護少數精英利益為目的的血腥暴力與不擇手段。
從尼加拉瓜到敘利亞,這本引註完整的論文深入分析了許多實例,其中在台灣的我們較熟悉的可能是烏克蘭,以及尚不及納入這本論文的喬治亞。烏克蘭與喬治亞在過去這段日子的幾次關鍵「公民運動」不僅皆獲NED及USAID贊助輔導,同時永遠亦步亦趨跟在美國後頭的歐盟國家亦鼎力相助。以下先簡短描述喬治亞與烏克蘭的例子,再回頭討論台灣青鳥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