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鋼鐵業低碳轉型的重重挑戰

2024-06-24 05:40

? 人氣

從專業技術層面,我們更好理解減碳政策的既有極限,既然沒有減碳效果,要是向這類產品課徵碳費就會有損公平性。一方面可能造成勞工權益犧牲,對基層並不公平,另一方面會傷害本國產業的競爭力,無法跟外國產業公平競爭,致使碳費制度將徒損我國經濟,而無助於減碳之不良後果。這也是為什麼,先進國家都對鋼鐵業冶金用煤與焦炭給予免徵、或是大幅減徵的優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鋼鐵業轉型如同走鋼絲,需要政府支持才可能實現

截至2023年,日本政府綠能創新基金事業的援助僅 1935 億日圓,但產能世界第三的日本製鐵(Nippon Steel)預計,2050 年前日本製鐵自身就要投入 5000 億日圓研發減碳製程。資金需求之大,促使日本鋼鐵業呼籲政府提供更多資金支援,否則遠遠不足推動整體產業革新所需。

鋼廠投資低碳技術不一定是新機會,考量到生產線的設備投資、人員培訓成本、技術研發成本,新技術也有可能是大錢坑。國內鋼鐵業大廠曾有慘痛案例:某集團將專做高品級鋼材的新技術產線,獨立成為子公司,但市場不久便出現成本更低的新技術,產品失去競爭力、原本投資的相關設備都成為財務累贅,子公司最後只能黯然關門。

同樣的例子在科技業不勝枚舉。例如在 2000 年代擁有全球手機 4 成市占率的 Nokia,因為錯估手機作業系統發展,最終被 iOS 與 Android 夾殺退場;Nokia 與 Intel 曾經力推 WiMAX 作為 4G 行動通訊技術標準,卻在短短數年內不敵成為主流的 LTE-A 標準,相關計畫最後通通破產、中止。

在全球景氣波動劇烈不穩定的經營環境中,產業可以小規模測試新技術,但是要大規模改變原本生產模式是非常高風險的事情,如果選錯發展方向,即使是全球龍頭企業 Nokia 都有可能遽然倒閉,何況是獲利微薄且不穩定的鋼鐵業?

產業不怕改變,只怕政策躁進而又配套不足。鋼鐵業也不怕競爭,只怕不公平的競爭,若最後低碳轉型代價是由勞工基層承擔,有違政府追求公正轉型的基本原則。台灣推動低碳轉型、實施碳定價政策應該充分發揮後進優勢,參考其他國家的減碳經驗,確保「有效性」與「公平性」兩大原則,就可能再現台灣鋼鐵業榮景。

*作者為鋼鐵業待超過 15 年的從業人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