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天賜觀點:中印關係要觸底反彈了嗎?

2024-06-27 07:10

? 人氣

中國與印度兩國首領在2020年邊界衝突之後,一直沒有正式會晤。(資料照,美聯社)

中國與印度兩國首領在2020年邊界衝突之後,一直沒有正式會晤。(資料照,美聯社)

中國與印度在2020年6月15日於西段邊界的加勒萬河谷(Galwan Valley)爆發流血衝突。根據雙方的官方資訊,分別有20位印軍及4位中國軍人不幸喪生,造成兩國45年來最嚴重的邊界衝突,也讓雙邊關係降至最低點。雙方爆發衝突之後,一共在沿線六個地點對峙。歷經21輪軍長級會談,雙方已經在四個地點完成撤軍,但仍有兩處無法談妥。目前雙方仍部署50,000至60,000名部隊在爭議地區,對於邊界衝突的重要性也有不同立場。印方的態度是,若邊界對峙問題不解決,中印關係就不可能正常化。中方則認為應該以大局為重,要把邊界問題放到適當位置,不要影響到其他領域的交流。外界關注:加勒萬流血衝突迄今已經四周年,莫迪總理也進入第三個任期,雙方關係是否能「翻篇」前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今年的四、五之月,其實陸續出現許多中印關係可能緩和的訊號。印度總理莫迪在四月份接受《新聞周刊》(Newsweek)專訪時表示,中印關係對印度十分重要且意義重大,要儘快解決邊界上長期存在的問題,才能讓雙邊的異常情況成為過去。他也澄清,由美印日澳所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並非針對任何國家,而是與上海合作組織(SCO)、金磚國家(BRICS)等國際組織一樣,都是志同道合國家共同推動議程的組織。莫迪這番言論並視為是放低姿態,刻意向北京「軟化」以往的立場。中國外交部因此也正面回應,希望與印方相向而行,推動兩國關係沿著健康穩定的軌道向前發展。

緊接著,印度國防部長辛格(Rajnath Singh)於5月4日接受印媒訪問時,也表示中印邊界談判進展順利,不同於他以往的強硬發言及立場。印度外長蘇杰生(S. Jaishankar)也接受專訪表示,當前中印邊界談判的重點在於「巡邏權」和「巡邏能力」。這個說法也已不同於印度原先堅持邊界需要回復到加勒萬河谷前情勢的立場。印度媒體同時也引用匿名官員報導,印度政府可能會鬆綁中國電子企業前往印度投資的限制,以利印度發展相關產業。中國則在出缺18個月之後,派遣新任駐印度大使徐飛洪於5月10日抵達新德里履新,並於5月31日向印度總統慕爾穆(Draupadi Murmu)呈遞到任國書。

印度總理莫迪在國會大選後,於6月9日第三度就任總理,原本可望延續上述的氛圍。但莫迪總理於6月5日在社交平台X(原推特)上回覆賴清德總統對他的祝賀,似乎又激怒了北京。事實上,這並非是莫迪總理與賴清德總統的首次社群互動。今年四月花蓮地震後,印度總理莫迪便在社群平台X發文表達慰問。時任副總統的賴清德也曾轉貼其貼文致意。此次,改由賴清德總統先發文祝賀莫迪勝選,並稱希望「加強迅速增長的台印夥伴關係」及「擴大貿易、技術和其他領域的合作,以促進印太地區的和平與繁榮」。莫迪總理在回覆時,刻意未提賴總統的職銜,希望更密切地發展「經濟和技術合作夥伴關係」,但也技巧性地略過賴總統提到的「其他領域的合作」及「促進印太地區的和平與繁榮」,以降低戰略合作的意涵。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