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玫瑰的故事》港式電影《金枝玉葉》─香港九七以前性別流動的想像

2024-06-29 06:10

? 人氣

香港人都知道「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這兩句話,是香港80年代至90年代紅極一時的鐵達尼手錶系列廣告,由梅艷芳代言。陳可辛故意用演員的背景與電影劇本的「互文性」作為幽默反差,混淆了真實與虛構的界線,觸發香港觀眾一連串「笑點」。香港的觀眾也知道梅艷芳與張國榮在現實上「情如兄妹」,兩人在訪問中也是直接表達視對方為「哥哥」、「妹妹」,而且兩人在公開場合也不避嫌的牽手接吻,來表達兩人關係超出演藝界的朋友關係,有如「家人」的親密情感。所以,在電影中兩人成為情敵,為「忽男忽女」的林子穎撕破臉時,異常「搞笑」。香港「無厘頭」的幽默,可以上追到香港《歡樂今宵》(1967-1994)的爆笑短劇,演員的背景和劇本常有相互指涉的成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重看這兩部將近三十年前的香港電影,作為香港人還是覺得很好笑(我不確定非香港人會否覺得好笑)。也許,單從劇本情節和角色定位而言,的確對於性小眾沒有深刻的探討,但如果我們從演員身世與劇本的「互文性」進入,演員用自身的性取向和性別意識帶到電影,演員不在意電影明目張膽地影射自身流動的性取向,其實是相當進步。在現在的香港,有辦法可以從一個演員的性取向切入,去拍攝成商業化的喜劇嗎?在社會層面以及商業角度來看,現在的香港好像比較困難。討論性取向流動的「喜劇」,不淪為對性取向的「嘲笑」,很看重演員的魅力。特別是港式的「無厘頭」,沒有深刻的劇情,把演員的身世引入電影劇本裡,令觀眾覺得「有趣」和「搞笑」,很視乎演員個人的經歷可以作為「談論資本」,吸引觀眾去比照現實與電影之間的差異。再者,即使張國榮、梅艷芳還魂歸來,今天香港的社會政治環境,又是否可以容納這些作品的出現?張國榮是否可以做當初的張國榮?梅艷芳還可以做當初的梅艷芳嗎?

*作者為國立清華大學中文所博士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