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立民觀點:從八二三砲戰歷史看美國出兵保台

2024-06-28 07:10

? 人氣

筆者提到,美國總統拜登日前接受「時代雜誌」專訪時表示,如果中共試圖片面改變現狀,美國「不會不保護台灣」,而如果中共對台動武,將「不排除動用美國武力」。(示意圖,美聯社)

筆者提到,美國總統拜登日前接受「時代雜誌」專訪時表示,如果中共試圖片面改變現狀,美國「不會不保護台灣」,而如果中共對台動武,將「不排除動用美國武力」。(示意圖,美聯社)

今年大學申請入學放榜,受到少子化與AI浪潮的衝擊,許多頂大的人文社會科系普遍出現缺額,尤以成大歷史系錄取人數掛零特別引人注意,該系還發表聲明表示之後將檢討招生策略。很多人認為歷史沒有太多實用價值,畢業後好像出路也不多,也有不少學生就讀頂大的歷史系是為了轉系,而當前社會也普遍瀰漫著一股人文社會學科無用論(除去法律等少數科系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歷史真的沒有實用價值嗎?英國史學家霍華德曾說:「如果人們不知道自己是從何而來,也將不知道要往何處去。」所以,歷史不僅是一門研究過去事件的學科,更是可以用來預測未來,擬訂策略的重要工具。所謂「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歷史是一面鏡子」與最為通俗的「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都在說明歷史學科的重要性。

舉例而言,美國總統拜登日前接受「時代雜誌」專訪時表示,如果中共試圖片面改變現狀,美國「不會不保護台灣」,而如果中共對台動武,將「不排除動用美國武力」,但也強調動用空中、海上或地面武力間有所不同,對此採取保留態度。想當然耳,外交部立刻對拜登任內第五度表態將會保護台灣的發言表示誠摯感謝,並強調中共灰色地帶脅迫已嚴重威脅區域的和平與穩定。

中共武力犯台,美國是否會出兵保護台灣是一個存在已久的假設性問題。受到國內政治與社會對立氛圍影響,此一問題的答案近幾年來逐漸形成「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兩極化:信者認為台灣對於美國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性,堅信一但兩岸開戰,美國必定會出兵援助;不信者則強調美國不會冒著與另一個核武大國爆發戰爭的危險,出兵保護台灣。客觀而言,美國出兵援台不是非此即彼的是非題,而是有著各種選項的選擇題。至於可能的答案為何,或是援台程度如何,筆者認為1958年的八二三炮戰歷史或可作為預測的重要參考。

八二三砲戰資料照,美國海軍陸戰隊與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陸吼」演習(取自維基共享資源,原作者為行政院新聞局)
八二三砲戰資料照,美國海軍陸戰隊與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陸吼」演習(取自維基共享資源,原作者為行政院新聞局)

美國與中華民國於1954年12月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關於適用之領土或領域雖然寫明為台灣及澎湖,但也預留「雙方所同意決定之其他領域」的彈性空間;而美國國會又在1955年通過「福爾摩沙決議案」(又稱『台灣決議案』),授權美國總統在認為必要時,為確保及防衛台灣及澎湖,以抵抗武裝攻擊為目的,得動用美軍,且此一授權包括該地區內,掌握在盟邦國家之有關據點及領土之確保及防衛。在1957年10月4日的國家安全會議NCS5723號文件,特別說明美軍將用於協助中華民國,在中共攻擊時,防衛中華民國所擁有的外島。

除了上述的條約與文件明定美國出兵防衛台灣的承諾外,美國也一直積極協助台灣建軍備戰,包括提供當時先進的響尾蛇飛彈,以及秘密在台部署攜帶戰術核子彈頭的鬥牛士飛彈。在八二三炮戰爆發後,艾森豪迅速作出強硬回應,動員包括六艘航空母艦在內的龐大艦隊,美國戰略空軍司令部則下令在關島的B-47轟炸機待命戒備,隨時可能對大陸發動核武攻擊,但同時也強調未經總統授權不得使用核武,美軍也不得將有關可能對大陸使用原子彈的消息告知中華民國政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