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敬文專文:儘管目標是加速統一,但中國深諳避免武力紛爭之道

2024-07-01 05:40

? 人氣

這便是為什麼中國政府到現在,對於種種衝突都保持高度克制,沒有將矛盾擴大到軍事層面。不論如何,我們無法確定一場軍事行動的失敗是否可能造成一場政治危機:黨國體制很可能具備充分的政治、意識型態和安全資源來重新控制局面;此外,除非發生大規模的社會運動,在這樣一場政治危機中,民族主義菁英可能會選擇一個替罪羊來擔責,但整體上他們一定會繼續支持一個強有力的政權。總之,一場外部的軍事失敗很難點燃中國政權的民主化進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過,中國也有可能會針對實力弱小的對手發起一場迅速、果斷的戰爭;這個對手可能會是南海地區的越南或菲律賓,也有可能是在一個非洲政變國家的撤僑行動,正如二○一七年上映的《戰狼二》一樣,也許反西方的色彩並不會那麼濃烈。中共政權最終可能會得到民眾的擁護,而它在民族主義方面的執政合法性便會更強。

反之,中共是否會因為國內危機的不斷加深,轉而向國外轉移矛盾?

如果讓我們回顧一下共和國的戰爭史,便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在一九五○年韓戰中,是因為美國(以及聯合國)對中朝邊界鴨綠江的威脅,才導致毛澤東決定出兵北韓。一九六二年中印邊界戰爭的爆發確實有國內社會的動機:黨中央重新獲得了解放軍的掌控權,急需在大躍進後透過一場軍事勝利穩固它的地位;但中國發動這場戰爭的原因,主要還是出於國際因素,毛澤東希望向國際社會證明中國已經擺脫蘇聯的影響,並希望藉此削弱蘇聯盟友的實力。鄧小平在一九七九年對「亞洲古巴」越南的「教訓」,是因為北京希望抑制後者在中南半島的野心。

顯然,國際局勢在這幾十年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解放軍自一九九○年代後就已經大幅現代化。此外,與西方的武器,特別是美國的武器不同,中國已經有四十五年沒有使用過自己的軍備(如果考慮一九八八年中國與越南在南海的軍事衝突,則是三十六年)。種種因素可能會讓北京依舊對發動一場熱戰保持高度謹慎態度,當然,北京也仍有可能樂意測試一下自己的武器。不過,不論怎麼說,國家的穩定和政權的存續仍然會比戰爭更加優先,畢竟後者的成效尚未確定。因此,這種對外戰爭作為轉移國內矛盾的假設不符合共和國的歷史,也不符合中共的戰略文化。正如一九八九年一樣,在中國社會陷入分裂,領導層被社會部分群體挑戰的時候,中共更傾向將矛盾保留在內部,在潛在的解放軍支持下重新控制國內局勢,並避免任何國際的軍事衝突。

*作者高敬文(Jean-Pierre Cabestan),法國政治學家、漢學家和亞洲問題專家,也是台灣女婿。本文選自作者著作《中國的未來,會走向民主還是獨裁?來自法國學者的觀察視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