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昨日《南海血書》,今日「中媒盯梢」?

2024-06-28 07:20

? 人氣

《自由時報》點名大陸新華社駐台記者涉入台灣電視台政論節目「盯梢」,甚至指女記者趙博事發後緊急離台。(資料照,新華社)

《自由時報》點名大陸新華社駐台記者涉入台灣電視台政論節目「盯梢」,甚至指女記者趙博事發後緊急離台。(資料照,新華社)

近期有媒體驚爆,某電視台政論節目,有中共官媒新華社駐台記者高度參與,甚至直接點名在錄影棚「盯梢」之人,引起輿論相當大的波瀾。倘若為真,前行政院長蘇貞昌當年痛批《我是歌手》「入島、入戶、入腦」,他老人家的「預言」可真是「衝衝衝」,民進黨連續執政進入第9年,竟然連對岸官媒記者都堂而皇之的侵門踏戶?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勿忘王立強事件與向心夫婦案的前車之鑑

然而,仔細拜讀該報導,內容卻破綻百出。不僅有違一般政論節目製作之常理,也對陸媒駐台記者的生態胡編亂造。一來,據查該報點名的新華社駐台記者趙博,早在今(2024)年5月已結束本輪駐點返陸;二來,疫情趨緩之後,陸委會於2023年11月8日公告,大陸駐點記者在台停留時間以3個月為原則。因此,該報導所謂「趙博近日得知參與節目製作之事被傳開,已緊急離開台灣,該社改派另一名記者來台駐點」,如此說法實在難以站得住腳。

日前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訪台,颳起一陣AI炫風,但凡事都要讓AI背鍋,大可不必。AI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媒體記者多私下自嘲,工作早晚被AI給取代。AI固然可以代替人力寫作,但查核事實恐怕還是得人類「親力親為」,如果因為某事件本身即為「假訊息」,卻用一張「AI合成示意圖」來代替「證據」,那賴清德政府力推的「AI內閣」可得記上一功,台灣真是因為AI而站上世界舞台中心了。

《自由時報》指涉在台灣政論節目「盯梢」的新華社記者趙博(圖),4月曾赴花蓮採訪地震新聞,5月已結束駐台並返陸。(截取自新華網影片)
《自由時報》指涉在台灣政論節目「盯梢」的新華社記者趙博(圖),4月曾赴花蓮採訪地震新聞,5月已結束駐台並返陸。(截取自新華網影片)

「王立強事件」與「向心夫婦案」殷鑑不遠,幾個捏造出來的「中共間諜」事件,頓時讓社會寒毛直豎,民進黨政府「打蛇隨棍上」,「共鳴者」、「中共介選」、「紅色滲透」、「在地協力者」、「中共代理人」各種新發明的名詞與帽子滿天飛。立法院也忙得很,憑藉「氣噗噗」的民氣可用,「國安五法」修正與《反滲透法》立法均告通過,蔡英文前總統的「民主防護網」正式編織完成。兩岸防護網既然大功告成,王立強與向心夫婦終於「沉冤得雪」,前者經澳洲認證為騙子一枚,後者由我司法機關宣告無罪確定。

遭陸媒記者盯梢,「民主MVP」不堪一擊?

近來一系列涉及兩岸的爭議,似乎讓人感覺到一股熟悉的味道又回來了。先是有民進黨立委提出「第五縱隊」之說,還言之鑿鑿的臚列「高風險群」,完美復刻了白色恐怖戒嚴時期的官方文宣說詞。接著是一位經營大陸粉絲失敗的網紅,靠著「愛台灣」敗部復活之後,當起了會啄人的「青鳥」,把去中國大陸旅遊吃播的YouTuber們,都咬成被中共「收買」。再來就輪到官方的媒體親衛隊出馬,藉由不具名的「資深媒體人」與「AI合成示意圖」,將血滴子射向了駐台陸媒與政論節目。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