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弗和程夫人一樣,不貪財、不圖利。蘇軾〈記先夫人不發宿藏〉一文,先記述程夫人不挖掘前人埋藏財物的故事,接著有個後續。
據說,蘇軾在鳳翔府任簽判時,有一尺見方的地方不積雪,天晴了這個地方又隆起數寸。蘇軾疑心下面藏有丹藥,想要挖掘,王弗用程夫人的故事制止了他。這則故事至少說明三點,一是王弗無財利之心;二是王弗對婆婆非常敬重;三是王弗對丈夫「管教」很嚴。而蘇軾對王弗的批評欣然接受,可見小夫妻感情深厚。
蘇軾在書齋中長大,性情天真,社會經驗少,又少年得志,不免輕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蘇軾渾然未覺,而王弗卻頭腦清醒。在鳳翔,蘇軾每天去哪裡、見什麼人,王弗都要過問,並且反覆叮囑:「離開了父母,不可以不謹慎。」她經常用蘇洵告誡蘇軾的話去規勸他。王弗擔心蘇軾在人際交往中受騙吃虧,家裡有客人時,她在屏風後面聽,事後幫助蘇軾分析人物事理。比如王弗說:「某人言辭模稜兩可,你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就行了,不用跟他商量。」有人來與蘇軾結交,想拉關係,王弗給蘇軾潑冷水:「這個人急切靠近你,恐怕難以長久。」結果一一被王弗說中。
王弗的謹慎正是蘇軾所缺乏的,二人可說是一對互補型夫妻。若王弗一直在身邊,蘇軾的人生也許會少些坎坷。
也許是操勞過度,治平二年(一○六五)五月,蘇軾鳳翔任滿回京不久,王弗病逝,年僅二十七歲。蘇洵囑咐說:「媳婦在艱難時跟著你,將來應該把她葬在你母親旁邊。」六月初六,蘇軾暫時將王弗殯於京城西郊。不料一個月後,父親蘇洵竟也亡故。蘇軾辭去剛通過考試得到的直史館一職,向朝廷申請船隻,扶護父親棺槨回鄉,夫人王弗靈柩一併運送。
次年十月,按照家鄉風俗,蘇軾、蘇轍合葬父母,一併將王弗葬在父母墓葬之西北八步。蘇軾顯達後,王弗被追封為崇德縣君、通義郡君。
因王家祖上曾被封過魏城縣君,蘇軾也用這個封號稱呼亡妻,在黃州期間,委託侄子到王弗墳前祭掃,有「哀哉魏城君,宿草荒新墓」的詩句。
王弗嫁到蘇家十二年,生有一子,名邁,當時年僅六歲。蘇軾對王弗一往情深,一生難忘。十年之後,熙寧八年(一○七五)正月二十日,蘇軾任職密州,晚上夢見王弗,淒然作詞: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首句「十年生死兩茫茫」,直語貫出,字裡行間卻橫亙著茫無涯際的荒涼。從來不曾想起,永遠不會忘記,「不思量,自難忘」,情感如江水順流直下,無需外力推動,自然勢不可擋。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曾經相濡以沫,如今卻隔著冰冷的墳塋,手難牽,人難見,情知所起而不知何所已,這樣的悲傷怎不痛徹心骨!
你的模樣,都是回憶中的模樣;你的盈盈一笑,永遠定格在二十七歲美麗的韶華。「縱使相逢應不識」,所有離去的歲月都是畫蛇添足,所有改變的容顏都是對感情的輕瀆。
一個宦遊無定所,另一個永遠駐居於千里之外。兩個人的傷心,無非找你不見,話你難傳。你在他鄉還好嗎?你在另一個世界還好嗎?我的牽掛你知曉嗎?「料得年年腸斷處」,最是情深,最是難忘。
*作者為著名文史作家,專注於古典文化和歷史創作。本文選自作者新作《遇見東坡,是因緣:有趣的靈魂吸引有趣的人》(附天下第三行書《黃州寒食詩帖》拉頁/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