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科技戰,脫困的中國與分裂的世界

2024-08-07 06:20

? 人氣

但如果說是只是要延緩中國科技發展與進步、增加其成本,那確定是作到了。華為即使號稱去年利潤大增,但相較高峰,其營收還是低了2成左右。鴻蒙系統在中國號稱超越蘋果,但也僅限於中國,走出中國幾乎沒有存在感,全球市占率只有4%,遠遠遜於蘋果的19%、安卓的77%,未來還是長路漫漫、擴展到海外的機會不大。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官方指示「消A」,把美國軟硬體擠出中國

中芯雖然號稱邁進到7奈米,但良率低、成本高,想再提升(如5奈米)難度高、機會小,華為常務董事張平安日前說,「中國肯定是得不到3奈米、肯定得不到5奈米,我們能解決7奈米就非常非常好」,這話應該算是務實中肯又無奈。美國在技術、人才、設備上對中國封鎖,顯然效果不錯,中國盲目大撒幣還是很難突破美國的晶片封鎖。

而從中美科技戰中也隱然看到全球「分裂」的程度與風險日益增加。根據華爾街日報,2022年9月北京發出以「消A」(指消除美國)為目標的「79號文」,要求金融、能源和其他行業的國有企業在2027年之前更換IT系統中的外國軟體。即使是硬體採購,也同樣開始向國產傾斜。

這招可以同時達到2個目標:一個是把國外(主要是美國體系)的軟硬體「擠出」中國、特別是官方的政府機構與國企,藉此提高資安與國安,想想「稜鏡門」的教訓吧。第2是可同時達到扶植國內本土廠商的目標,在科技戰前,無論是官方或是民間採購時,更傾向較先進又穩定的美國科技軟硬體,現在則是傾向本國產品,這讓美商大幅流失中國市場。

某個角度而言,美國算是「自作自受」,而且在發動科技戰之初,美國科技界已發出警告;當然,如果科技戰能快速打垮中國、讓其屈服,則美國的市場會更大(想想美日半導體協議),但結果顯然不是如此。從微軟、戴爾到思科、甲骨文等美商、及歐洲的易利信、諾基亞等,在中國的市占幾乎都是腰斬、甚至再腰斬,看起來這個趨勢不會變。

從軟硬體到供應鏈,全球分裂何日止?

而且,不僅於政府機構或國企如此,民營企業亦轉向採購國產品,原因是避險,因為美國政府不斷擴大的管制、封鎖與制裁,即使民營企業亦難避免影響,只能儘量「愛用國貨」以降低風險。

在「科技地圖」上,可以看到中美之間的分裂,從使用的軟硬體、作業系統到供應鏈,都有分裂為兩大體系的態勢,如果分裂深度與廣度持續加大,世界也難避免走入「半球化」,美國當然還是占優勢,但中國也會有追隨者。未來是會更深化與擴大分裂,還是到一定程度就止步,因為全面分裂的成本極高,猶待觀察。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