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將伊崮喜瀾觀點:意識宇宙─弦理論、量子與靈魂學的蝴蝶效應

2024-08-15 05:50

? 人氣

量子生物學則為我們理解鳥類超凡的導航本領提供新線索。Coffey(2008)的研究表示,候鳥很可能利用量子糾纏態,在億萬年的進化中建立起感知地磁的能力。當鷹隼在高空盤旋時,它們或許正在通過量子感知,繪製一只屬於它們的風之地圖。而遊牧民族透過觀鷹,實際上是在解讀大自然量子通訊的密碼(Jones 與 Flaxman,2011)。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而在靈媒(Shaman)的靈性世界,風是萬物溝通的媒介,承載著無數靈魂的低語。透過風的呼喚,生靈們交換著彼此的故事和夢境。遊牧民族將鷹隼視為風的信使,正是心懷敬畏參與生命律動的神聖儀式(Britten,2011)。透過冥想與祭禱,靈媒(Shaman)的意識化身為雄鷹,乘風高飛,俯瞰大地萬物。於是,風與鷹、人與自然、靈魂與肉身,匯聚成同一首永恆的頌歌,引領每一個靈魂找到生命的歸屬。

未來的「量子風場探測器」(Quantum Wind Field Detector)AI系統能通過分析鷹隼的飛行數據,重建複雜的三維風場模型。系統將每隻鷹隼視為一個量子探測器,它們的飛行軌跡被解讀為量子場的波函數。透過整合多隻鷹隼的數據,AI可生成精確的風場「量子態」,預測風向與風速的微小變化。氣象學家也能通過「聆聽」而直觀地感受風場的發展趨勢。

結語

原住民以一種周而復始宇宙觀視角看待萬事萬物,與當代科學哲學中的「整體緣起」(holomovement)理念不謀而合,正如物理學家大衛·波姆(David Bohm)所言,「在量子領域,分離性是一種幻象,一切事物都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Bohm 與 Krishnamurti,2002)。此外,「量子糾纏」揭示了微觀粒子之間超越時空的神秘聯繫,而原住民的靈魂觀則強調萬物的心靈交感與夢境共享。這種超越時空的互聯性或許正是宇宙本質的真實寫照。誠如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沃夫岡·包立(Wolfgang Pauli)所說,「在原子以下,物質並不存在,只有互聯的概率波在流動」(Jung 與 Pauli,2014)。  

即便超弦、量子和超心理學等學科亦在某種程度上印證原住民宇宙觀。然而,無論就認知或屬性而言,原住民傳統知識(規範與禁忌)依然跟主流科學有著極大不同。傳統知識源遠流長,代表著一種獨特的認知與生存方式。我們應以平等、欣賞的態度看待並學習原住民智慧,而非將其強行納入主流科學框架。傳統知識與現代科學理應並存互補(Bartlett等,2012),共同為人類的可持續未來貢獻力量。      

*作者為國立大學工學博士/教授副主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