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的幾個數據與政治情勢發展似乎顯示,原本對9月降息的疑義已消除、或說至少大幅減低,綠燈已亮、9月降息近定案,因此帶來的國際金融與匯率變動。
為了對抗通膨而以急行軍方式把利率拉高到5.25-5.5%的高點後,通膨從高點的近10%逐步回落,不少專家都認為美國經濟會因此陷入衰退,而紛紛揣測美國聯準會必須降息因應,外界押注開始降息的時間,從去年底到今年3月、6月但最後都未能實現。
現在多數市場人士(超過7成)押注9月降息,即使如此,市場仍擔心未來眾多不確定性,從供應鏈變化到各種新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甚至如川普可能勝選帶來的政治壓力與關稅風險,都可能讓9月降息再次落空。
但這次降息確實可望成真、或是說更接近實現了。上周公布的美國的通膨數字,終於降到「2字頭」了。7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降至2.9%,核心CPI年增率3.2%是近三年新低,從趨勢上看CPI年增率是往下走,顯示通膨壓力持續放緩。
在7月底的利率會議後,聯準會主席鮑威爾已釋出9月降息的可能,但書則是要再觀察數字與趨勢,而新的通膨數據顯然符合通膨持續緩和的看法,且數據已降到3%以下,雖然尚未降到2%的目標值,但又更接近了。
與此同時,美國就業市場出現更明確的惡化現象,7 月新增非農就業人數由6 月的17.9萬人大幅下降至11.4萬人,且遠低於市場預期的17.5萬,失業率4.3%,高於預期的4.1%。就業數據惡化被視為衰退的警訊。
因此聯準會在經濟數據上取得更堅實的降息依據:通膨緩和到3%以下,同時面對就業市場惡化與衰退警訊。
此外,原本市場有一定疑慮、會對降息有干擾的「川普因素」,雖然未完全消除但也有紓緩。之前在川普與拜登辯論後、加上川普受槍擊因素,川普聲勢如日中天,儼然回歸白宮已在手;而川普是從年初就開始「警告」聯準會,不能在大選前降息,因為這是為民主黨「助選」,分析師與外媒因此認為川普讓聯準會在降息時間的決定上,陷入一個兩難窘境中。
不過,在拜登退選、副總統賀錦麗接替被掛上陣後,民主黨聲勢逐漸上揚,川普的干擾因素淡化,當然,更重要的是經濟數據上,對9月降息的支撐力加大。除非8月通膨再次上揚惡化,否則9月降息成真殆無疑義,至於降息幅度,應該還是採漸進保守方式,每次1-2碼。
在美國降息後,國際資金與匯率都會跟著有一波調整變動,整體而言,美國降息確實會有壓低美元匯率的效果,因此美元要走弱是普遍的看法;但對個別貨幣具體是升是貶,則牽涉到更多變數與兩國間相對力量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