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登山專文:南海十三郎─粵劇名編‧才高命蹇

2024-09-01 05:40

? 人氣

一九三八年日軍轟炸廣州,十三郎與父舉家逃難到香港。除為香港的粵劇團,如馬師曾的「太平劇團」,繼續編劇,又正式加入香港影圈編導影片。在全港電影界總動員攝製的《最後關頭》,十三郎執導了其中一段。其後獨立執導的作品,尚有改編自他的粵劇名作的《女兒香》(1939),以及縷述塘西名妓花影恨悲慘生涯的《一代名花花影恨》(1940,合導)。最後執導的一部影片是《趙子龍》(1940)。一九三九年,十三郎回廣東於省立藝術院戲劇系教授「戲劇概論」及「國劇研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覺先聲劇團」走澳門、往廣州灣(今湛江)入廣西。十三郎亦隨團而往。一九四二年,日軍逼廣西,該團不能繼續演出。時廣州報人,於省會淪陷後,走韶關,十三郎亦走韶關,與蔡逢甲等辦《中國報》,同時參與新靚就在該地組成之「救亡劇團」,直至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一九四六年,內戰爆發,十三郎與湯仲光等在廣州辦《西南日報》,主張和平,針砭時弊。戰火燒近廣州,與一眾報人來香港。據葉世雄的文章說,大約在一九四五至一九四六年左右,靳夢萍曾在廣州市跟十三郎相遇,並共進晚餐,其後不久,十三郎前赴香港,靳夢萍則留在廣州。但在往後的一段時期,靳夢萍突聞十三郎某次在赴港的列車上,墮車受傷,雖經救治,可惜由於腦部受了震盪,大失常性。驟聞噩耗,靳夢萍隨即請假來港,打探他的消息,可惜不得要領。及至靳夢萍移居香港後,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的某一天,在金鐘兵房附近,突然遠遠見到一個蓬頭垢面的人,一隻手攬抱着一堆殘舊衣物,最顯著的是左右兩腳各穿着一隻不同顏色的鞋,彳亍而行,一面還唸唸有詞地在說些什麼。靳夢萍認得他就是南海十三郎,當下看著,不禁感到一陣心酸,待彼此距離近了,才向他打個招呼,不料他瞪目望着靳夢萍,目光帶點茫然,並問靳夢萍是誰,及聽了靳夢萍自道姓名,仍然全無反應。靳夢萍本來想跟他多談一些,但他卻頭也不回地徑自走開。

晚年的南海十三郎。(作者提供)
晚年的南海十三郎。(作者提供)

汪希文在文章中亦說:「最可惜者,南海十三郎後來患了相當嚴重的精神病,變成廢人,終日流浪街頭,囚首垢面,類於叫化子,薛覺先聞而憐憫之,招呼其在大坑利群道寓所,以車房給他住宿,佈置有桌椅床舖;衣服鞋襪,亦煥然一新。每餐命僕婦送飯菜至車房,當作『老大爺』供養,一茶一煙之奉,尤其餘事。經過了一個時期,相當舒服,身體亦漸康復。薛覺先不忘本,能以友誼為重,這是薛覺先之厚道處。大抵男子漢的胸襟比較寬闊,女子的胸襟,多數較狹窄,薛妻唐雪卿,看見如此長久負累,不免吝嗇,漸漸對南海十三郎不滿,加以白眼,女傭看女主人的顏色,自然更加無禮,南海十三郎雖然有精神病,仍有三分清醒的,乃不辭而行,依然流浪街頭,形容憔悴。」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