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登山專文:陳垣─「竭澤而漁」的治學精神

2024-09-03 05:50

? 人氣

一九三七年八月北平淪陷,輔大奉教部密令,沒有遷移仍留北京八年。陳垣相繼寫出了《明季滇黔佛教考》、《清初僧諍記》、《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中國佛教史籍概論》等著作。陳寅恪為《明季滇黔佛教考》作序,說是書之特點為「以(清初僧人)語錄入史,尚是作者初次嘗試,為前此所未有。」《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是講在金人佔領下的北方人民如何生活和他們反抗金人的歷史。陳垣的得意弟子柴德賡說:「這些書名義上是宗教史著作,而講的內容卻都是政治史,他是通過宗教史形式來講政治史的。」而最能體現陳垣深明大義、崇尚名節思想的著作,則是《通鑑胡注表微》。宋末胡三省(1230—1302)對《資治通鑑》進行了校勘、注釋和考證,形成了《通鑑胡注》一書,陳垣所著的《通鑑胡注表微》,是將長期被歷史埋沒的胡三省的生平、抱負和學術思想公諸於世。陳垣自言當時寫此書的心情云:「同人同學屢受迫害,我自己更是時時受到威脅,精神異常痛苦,閱讀胡注,體會了他當日的心情,慨嘆彼此的遭遇,忍不住流淚,甚至痛哭。」這書費時三載,用以正人心、端士習,不徒精密考證而已,是陳垣所撰之最後一部專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陳垣與余錫嘉(作者提供)
陳垣與余錫嘉(作者提供)

陳垣沒有受過過正規的史學教育,全靠自己的勤奮和刻苦,他著作宏富等身,成就斐然於世界,對此與陳寅恪、援庵先生有數十年交誼的方豪院士有如下的評價:「大抵陳援老精年曆學、金石學、校讎目錄學,故其考證史學諸文字,皆精確不可易,較之乾嘉諸老如王鳳喈、錢曉徵、趙甌北輩,猶近一層境界;而其對宗教史、《通鑑》胡注之研究,篳路藍縷,殊為一代開山,且非當代史家所能及也。至於寅恪先生,早承家學之淵源,博通經史,稍長又留學美歐,刻苦鑽研佛學與東方古文字,其掌握語言之贍富,不惟當代一人,簡直古今無有。至其研究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之成就,固世人所共喻,國際間亦有定評,無庸多贅。其晚年兼涉唐代及清初文學之研治,除運用近代文藝批評理論,並輔以多種語言工具外,尤能聯繫當日時事以探求作者所用之『今典』,及詩、史互證之法,此為今日治文、史之學者,開闢無數新途徑。是故,史學之二陳,恰似泰岱之對峙,江河之爭流,各勝擅場,實無須軒輊也。」洵為知言。而陳垣最重史料的蒐集,常以「竭澤而漁」而自況,對此其弟子也是著名書畫家的啟功說:「(老師)常說,在準備材料階段要『竭澤而漁』,意思即是要不漏掉一條材料。至於用幾條,怎麼用,那是第二步的事。」著名的歷史學家嚴耕望也說:「故往往能得世所罕見,無人用過的史料,做出輝煌的成績,如《明季滇黔佛教考》即為佳例。……其創獲著實豐碩,前輩學人成績之無懈可擊,未有踰先生者。」都是不刊之論。

陳垣與啟功。(作者提供)
陳垣與啟功。(作者提供)
《嶺南名人列傳》宣傳海報。(作者提供)
《嶺南名人列傳》宣傳海報。(作者提供)

*作者曾任高職教師、電視台編劇,年代及春暉電影公司企劃經理、行銷部總經理。沈迷於電影及現代文學史料之間,達二十餘年。曾等拍製作《作家身影》與《大師身影》系列紀錄片。本文選自作者新著《嶺南名人列傳》(全五冊,秀威經典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