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上任屆滿百日,主政後的兩岸、外交關係不被看好,「疑賴論」持續醱酵。親綠媒體透過黨政人士辯稱,賴清德「上任至今已接待將近50個國際訪團」,欲蓋彌彰。民進黨團幹事長吳思瑤表示,沒有「疑賴論」,只有「信賴論」。但問題是,為何賴清德上任的第一次元首外交,至今難以成行?
「走入白宮」何時成真?
美國「疑賴論」始終揮之不去。英國《金融時報》2023年連續兩篇美國「疑賴論」的警告,足以讓賴清德灰頭土臉。第一篇是2023年1月報導,賴清德自稱「務實的台獨工作者」等論述,引發「美國擔憂賴清德可能令兩岸緊張升溫」;第二篇在2023年7月刊出,因為賴清德稱2024總統大選是「白宮」和「中南海」的選擇,未來他領導的國家就是朝「走入白宮」為目標。賴清德再度引發美方緊張,美國官員要求台灣政府澄清相關「走入白宮」的言論,接連掀起美國「疑賴論」的風波。
最近,英國《金融時報》8月22日又有一篇發自華府的報導,揭露的時機頗有弦外之音。文中透露,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和外交部長林佳龍8月中旬在美國華府進行「特殊管道」(special channel)會談。上一次「特殊管道」會談是2023年2月,當時與會者是外交部長吳釗燮、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總統府副秘書長黃重諺,地點在AIT華府總部,也就是與華府相隔波多馬克河的維吉尼亞州北部。
值得關注的是,匿名美國官員透過《金融時報》放話:「美國部分官員私下也對於賴清德的表現頗為緊張,因為賴清德缺乏外交經驗,被認為是比前總統蔡英文更難預測的領導人。」這又是「疑賴論」的強烈警訊,可見美國政府認為賴清德「難預測、不放心」。
總統首次出訪,有其地緣和戰略上的考慮,亦有其特殊意義。近20年來的3位總統,都是就職上任第一年就安排出訪。前總統陳水扁(跨洲之旅)、馬英九(敦睦專案)都是就職當年8月啟程,蔡英文(英翔專案)則是一上任6月底就前往巴拿馬、巴拉圭,3人皆有過境美國洛杉磯,馬英九多了個舊金山,蔡英文多了邁阿密。陳水扁時期雖搞烽火外交,也出訪多達15次,馬英九出訪14次,蔡英文出訪9次,但賴清德上任滿百日,賴總統仍未出訪,盛傳美國政府不同意賴過境美國本土,頂多是能到夏威夷過境。
「政黨外交」自我聊慰?
而今,賴清德總統出訪時程未定,既然身兼民進黨主席,於是轉由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代表黨主席訪美13天,預計8月31日前往舊金山、洛杉磯、休士頓、紐約及華府5大城。由黨秘書長代表黨主席出訪美國「走透透」,又不是選舉年需要向僑胞募款,難道民進黨想學共產黨「以黨領政」,用政黨外交引導國家外交嗎?還是想藉此阿Q式地自我聊慰「賴總統出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