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面駕駛時,人工智慧(AI) 觀點下的倫理道德會是什麼樣的?
隨著完全自動駕駛汽車離我們越來越近,駕駛決定將由AI掌控,許多汽車製造商認為這種轉變將使駕駛更安全。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Alphabet旗下自動駕駛子公司Waymo的產品管理主管David Margines表示,讓AI掌控駕駛可以排除許多導致事故的因素,例如超速、疲勞、分心和酒駕,從而防患於未然。
也有人持不同看法。「對自動駕駛汽車的期望遠高於對人的期望,」聖克拉拉大學(Santa Clara University)通用工程系的人類學家兼講師Melissa Cefkin表示,她與日產汽車(Nissan)和Waymo合作研究人與自動駕駛汽車之間的互動。「當一個人發生事故時,我們可以說,『他們只不過是普通人。他們盡了最大努力。這只是一場意外』,」她說。「我們不會如此寬容地對待一家公司,而且可能也不應該如此。」
隨著AI汽車時代漸行漸近,工程師、程式設計人員和生物倫理學家正在努力思考解決一些關鍵問題。
識別人類
為了避免撞到行人,自動駕駛汽車使用了一系列AI功能:感知、分類、預測、路徑規劃。但區分人類和人形送貨機器人、零售用的人體模型甚至有人物圖像的路面廣告仍有難度。
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人類價值中心生物倫理學名譽教授Peter Singer表示,若訓練數據有偏頗或電子攝影機帶著偏見去「看」時,也會使一些AI系統在檢測深色皮膚的行人時可靠性下降。
憑藉車對車(V2V)和車對基礎設施(V2I)系統,自動駕駛汽車將能夠彼此互動,並與交通號誌和攝影機通訊。
一些人還設想開發車輛與行人(V2P)通訊。交通研究公司Guidehouse Insights的出行分析長Sam Abuelsamid表示,例如,手機ping廣播可以向自動駕駛汽車的AI發出信號提示人的存在。但這可能引發隱私和個人自由方面的顧慮,並且將沒有手機的人置於劣勢之中。期望別人帶著手機以保護自身安全是否合理?
人類學家Cefkin建議,自動駕駛汽車本身可以更多地表達自己,如使用箭頭、燈光或文字來傳達它們所看到的內容以及它們正在作出的決定。「人們開始意識到可以進行更多雙向溝通,因為汽車現在會告訴他們更多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