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想皇后謀逆,仁宗自殺未遂:《大宋官家現形記》選摘(3)

2024-09-10 05:10

? 人氣

這時文彥博已擔心宮中會有人下手讓皇帝暴崩,當他下令身邊人必須好好照顧皇帝,一刻也不能離開時,卻發現根本沒有合適的人可以照顧皇帝。史書上說「皇后以是亦不敢輒至上前。諸女皆幼,福康公主稍長,時已病心,初不知上之有疾」。曹皇后與仁宗已徹底鬧翻,又被皇帝指控「謀大逆」,無論如何也不會照顧皇帝,皇女都還小,福康公主是苗貴妃所生皇長女,這時已經十九歲,但她精神狀態有問題,甚至都不知道父皇生病了。此外,後宮「左右前後皆皇后之黨」,這時的仁宗已悲慘到快被整個後宮拋棄的地步。從曹皇后的立場來講,這一切都是仁宗專寵張貴妃的咎由自取。但仁宗無怨無悔,他和張貴妃真的做到了生死相託,這麼說的理由不只是仁宗不顧一切追封張氏為溫成皇后,重要的是這時照顧仁宗以及接下來為仁宗繼續生育的人都是所謂的「十閤宮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續資治通鑑長編》記載:

侍上側者,惟十閤宮人而已。

仁宗在慶曆三年張氏生下皇八女之後便中斷了生育,皇八女出生後兩年去世,接下來是曹皇后的養女范觀音與高洮洮出宮以及宮廷變亂。雖然不斷有臣僚催促仁宗領養皇子,但仁宗並沒有喪失生育能力。中斷生育十六年後,仁宗又於嘉祐四年(一○五九)至嘉祐六年(一○六一)與周氏、董氏連續生下五位皇女,而她們正是嘉祐年間「侍上側」的「十閤宮人」:

自溫成之沒,後宮得幸者凡十人,謂之十閤,周氏、董氏及溫成之妹皆與焉。

現在所知十閤的具體人物,除了為仁宗生下皇女的周氏、董氏以及張貴妃的妹妹,還有後來被趕出宮的劉氏與黃氏,「劉氏及黃氏,在十閣中尤驕恣者也」。張貴妃去世後,宮中與仁宗親近之人唯有所謂的「十閤」,而且有證據表明她們能夠「得幸」正是因為與去世的張貴妃關係密切。「溫成之妹」自不待言,而生育兩位公主都長大出嫁的周氏是張貴妃的養女。《宋史‧周貴妃傳》記載:

生四歲,從其姑入宮,張貴妃育為女。稍長,遂得侍仁宗,生兩公主。

如果將十六歲視為開始生育的正常年齡,周氏四歲進宮應是在范觀音、高洮洮出宮的慶曆七年。仁宗拒絕與曹皇后勢力範圍內的嬪妃生育之後,已無力生育的張貴妃可能精心挑選了一批幼女在宮中培養,以備仁宗生育之需。

《宋史》沒有給為仁宗生育三位皇女的董氏立傳,但《續資治通鑑長編》留下了「此據正傳」即國史中的傳記資料,說「董氏開封人,四歲入宮,稍長為御侍」,所以董氏應與周氏年齡相仿,很可能也是張氏的養女。周氏後來一心念佛,一直活到徽宗朝受封貴妃,「歷五朝」而卒於九十三歲。而董氏性情「和厚」且非常聰明,「喜讀國史,能道本朝典故」。她深得寵信,「侍帝左右未嘗有過失,皇祐中封聞喜縣君」,卻於嘉祐七年(一○六二)早逝,年不足二十。當時仁宗決定追贈董氏為淑妃,司馬光批評仁宗是「妄崇虛飾」、「瀆慢名器」。董氏在仁宗朝去世,《續資治通鑑長編》的資料應該出自神宗朝編修的《兩朝國史》,而元修《宋史》未保留董氏的傳記很可能是為了抹去以下這條記載:

帝嘗感疾恍惚,夜持寶刀自向,董氏在側,遽前爭得之,幾至斷指。

仁宗拿著利刃對著自己,顯然是出現了嚴重的自殺傾向,幸得董氏拚命相救才解除危險。此事發生在什麼時候呢?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的注釋中提出了一個猜測:

寶刀自向,此據正傳,不知何時,當是嘉祐之初也。

嘉祐之初就是仁宗神志不清呼喊皇后謀逆時,「董氏在側」也能與「侍上側者,惟十閤宮人而已」對應起來。仁宗當時顯然是對曹皇后深懷恐懼到了被迫害妄想及意圖自殺的程度,屬於重度抑鬱症患者。

*作者吳錚強,浙江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知名宋史、社會史學者,本文選自作者著作《大宋官家現形記:撕開宮廷政治三百年的黑幕》(時報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