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效應」下的台灣房市:自住與投資客的喜悅與哀愁

2024-09-11 19:02

? 人氣

「現在高雄,全新的機會來了⋯⋯我想要去複製竹北的漲幅。」他稱在高雄已經購入數間房產,也在網路上分享投資心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24年初,知名上市建商在高雄市蛋黃區推出大型預售屋,抵達台積電廠區只需開車半小時或搭乘捷運約40分鐘。900多戶不到一周就賣光。地段好、自備款低,儘管預計2029年才會完工,仍吸引許多投資客組團掃貨。

在台北工作的30歲公務員林暄恆就是該建案的買家之一。他對BBC中文說:「我看總價,再看看平面圖,就決定買了。」他透過投資群組朋友介紹,獲得優先購買的機會。

一千多萬台幣買下的房子,他不打算自住,為的是投資賺取價差。在預售屋還未向公眾開放的潛銷期入手,可以買到最優惠的價格:「報酬率是高,穩定性也是夠的,對我來說沒有不投資的理由。」

投資客黃子秦向BBC中文指出,「跟團買房」的情況,高雄會比北部熱烈,因為來自北部的投資客,不熟悉高雄當地房仲或代銷公司,會更傾向跟團。而他自己手上有好幾個交流房地產資訊的群組,光是在桃園開團,一年就可以從代銷公司領到新台幣1、200萬的獎金。

但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說,跟著台積電買房並非穩賺不賠,他以苗栗竹南漲幅有限為例,指出「台積電效應」還得搭配當地的生活機能、交通建設、公共建設,做整體的考量。

專營房地產資訊的媒體《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提醒民眾,台積電畢竟是一間公司,如果公司運營出狀況,可能會反映在房價上。買在生活機能欠佳的「蛋白區」甚至「蛋殼區」的民眾,在房市動蕩時,可能最先受到衝擊。

台灣進入「全民炒房」時代?

「台灣的房地產市場都不正常!」台灣政治大學地政系退休教授張金鶚直言,目前台灣的房屋脫離了正常的居住使用,已然變成「商品化的投資工具」。

張金鶚舉出一篇刊登《住宅學報》的論文,研究顯示,台南台積電廠區附近的房價,炒作帶動漲價的幅度,大於產業投資效應。他憂心高雄也將步上台南的後塵。

根據台灣內政部統計,2024年第一季全台「房價所得比」為10.35,意即台灣一般家庭平均得花10.35年,才能用所得收入買到中等程度的房。對照世界銀行(World Bank)標凖,發達國家正常的房價所得比應在1.8到5.5倍,發展中國家為3到6倍之間。台灣人的購屋痛苦程度,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在此同時,卻存在著數十萬戶空屋。內政部統計,2023年下半年共有85萬133宅、空屋率為9.25%。

投資客坐擁數間房地產,想買房自住的民眾卻連買一間都有困難。房地產學者張金鶚感到憂心,認為現在是「投資需求造成的房價高漲,並不是自住需求。」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