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最重大的經濟、社會新聞,應該就是「中國延退」,這是一個不受歡迎卻又必然要作的調整,而且包括台灣在內的東亞經濟體都有此壓力。
退休年齡過早引發的問題
中國政府上週五批准了一項提高法定退休年齡的計劃,預計明年開始分階段提高退休年齡:男性退休年齡從原來的60歲,逐月遞增、到2040年調高到63歲;白領女性從55歲提高至58歲,藍領女性從50歲退休提高到55歲。官方給出的理由,就是中國人資社保部長王曉萍在記者會上說的:這一決定將「保持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雖然說得很「正面」,實際情況則是不延退,整個社會與經濟將出現嚴重問題,且現有規定明顯脫離現實、不合理之極。
現有退休規定是在上世紀50年代訂定,而1950年時中國人平均壽命為35.4歲,1960年是43.35歲,現在則是78.6歲。從平均年齡看,當年訂個50-60歲退休,顯然能活到退休者居少數;但今日則是大部份人都能活到退休,且退休後還有20-30年左右的生活要過,這個退休年齡顯然太早了一點。
現實的說,這種情況造成的結果就是:微觀看,養老退休金體系負擔越來越沉重,因為活著領退休金的人數持續增加、領的時間變長,但每年增加的繳交保費人數只會變少不會變多;宏觀看,一個經濟體中不工作的退休者多、工作有生產力者少,這個經濟體的前景堪憂,向下沉淪風險增大。
日本、小龍普遍存在人口結構惡化問題
白話文講就是:這種制度、體系無法延續、不改不行,且越慢改代價越高、造成代際間的不平越嚴重。
是不是非常熟悉?是的,應該熟悉,因為台灣也是如此。三不五時浮現成為新聞話題的「預估X年勞保基金就要破產」就是相同的議題;雖然台灣65歲的法定退休年齡未調整,但領取全額勞保年金的年齡則是由60歲逐年調高到65歲。
如果再放寬眼界看,從日本到台、韓等四小龍、中國等都有類似問題,正如經濟發展理論中的「雁行理論」一樣:日本在前小龍在後、再來是中國與小虎們,日本的少子化、人口減少、社會老化也是「引領風氣之先」,而且數據都是「非常嚇人」。
日本有1.25億人,超過65歲的人口占的比重達29.1%,高居全球之冠,相較之下,也被視為老化嚴重的歐洲國家,65歲人口占比在21-23%左右。而因日本是全球最長壽的國家,超過75歲高齡人口超過2000萬人、占比16.1%,甚至超過80歲的人口也占了10%。
這種老化結構應該是史無前例,其對社會與經濟的影響也是深遠卻又難測,難怪有人對日本經濟陷入「失落N年」的原因探討時,就以「老化、老人病」一語概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