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誰是AI熱潮下的輸家?美國科技業工作崗位枯竭,短期不會好轉

2024-09-23 12:11

? 人氣

一些科技行業工作者已經開始嘗試拓寬他們的技能,報名參加AI訓練營或其他課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亞特蘭大的軟體工程師Michael Moore今年1月被一家網路和應用程式開發公司解僱,在找了7個月工作卻毫無進展後,他決定報讀一所網路大學。Moore通過參加網路課程學習程式設計。他說,六年前雖然沒有大學學位,但他仍找到了工作。

現在,隨著被解僱的工人和首次進入就業市場的勞動者帶來更多競爭,Moore稱他希望向潛在僱主表明他正努力獲得學位。如果學校提供AI課程,他也可能會參加。

現年40歲的Moore說,他每申請100個崗位,大約能得到兩到三次面試機會,他補充說:「這個比例不太好。」

入門級就業崗位競爭激烈

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管理學副教授Jason Greenberg表示,科技行業實習崗位的報酬曾相當於六位數年薪,而且往往能帶來全職工作。最近,公司縮減了實習崗位數量,發布的入門級職位也越來越少。Greenberg說:「現在不是2012年了。不是大學畢業生的牛市了。」

31歲的達拉斯人Myron Lucan最近去了程式設計學校,準備從空軍轉到科技行業。自5月份畢業以來,他看到的所有入門級職位都要求有幾年的工作經驗。Lucan認為,如果他能獲得面試機會,他可以解釋他使用飛機電腦系統的技能如何轉化為為公司建立數據庫。但在申請了近兩個月後,他甚至沒有得到一次面試機會。

「我希望得到一份工作,我知道我能,」 他說。「只是等待別人見我真的很痛苦。」

該行業的一些非技術工人,包括行銷、人力資源和招聘人員,已被多次解僱。

James Arnold過去18年來一直擔任科技行業的招聘人員,不到兩年內被解僱了兩次。新冠疫情期間,他擔任Meta的人才招聘人員,迅速招聘新員工。2022年11月,他被解僱,隨後花了近一年時間找工作,之後開始從事該行業外的工作。

今年年初,一家電動汽車公司給了他一個新機會,他非常擔心這個機會不會成功,於是他繼續幹了幾個月的其他工作,偷偷地同時為兩家公司工作。他最終辭去了第一份工作,但一個月後就被這家電動汽車新創公司解僱了。

「我之前有兩份工作,現在什麼工作都沒有了,我可能原本至少還能保住一份工作,」他說。

Arnold說,他申請的大多數工作的薪水都比以前少了三分之一。讓他惱火的是,科技公司的財務狀況已經反彈,但其中一些公司卻更加依賴顧問,並將職位外包。「新冠疫情證明了遠距工作是可行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現在它打開了全球化就業市場。」他說。 

一個行業亮點是:曾經參與開發ChatGPT等產品所用大語言模型的人可以輕鬆找到工作,年薪遠超100萬美元。

Pequity執行長Knopp表示,人工智慧工程師的薪酬是普通工程師的2到4倍。「這是對未知技術的極端投資,」她表示。「正因為如此,他們負擔不起在其他人才身上投資。」

科技行業以外的公司也在招攬AI人才。「五年前,我們的董事會不會問執行長,我們的人工智慧戰略是什麼?我們在人工智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從事高管獵頭工作數十年的Martha Heller說。她還稱,如果資訊長只知皮毛,「董事會就不會有很好的體驗。」

與此同時,Kugelman在5月終止了貼傳單的做法。在領英上被一名招聘人員發現後,他最終在一家科技公司找到一份為期六個月的臨時推銷工作。他希望這份工作能變成一份全職工作。

責任編輯:李岱青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