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典蓉專欄:不知為何而戰的國民黨立委

2024-09-26 06:20

? 人氣

國民黨立委羅廷瑋在跑票後不到24小時就公開道歉,坦承自己作了錯誤的決定。(柯承惠攝)

國民黨立委羅廷瑋在跑票後不到24小時就公開道歉,坦承自己作了錯誤的決定。(柯承惠攝)

台中市選出的國民黨立委羅廷瑋前日跑票,未支持藍白聯手的退回總預算案,但他在不到24小時內公開道歉,坦承自己做出錯誤決定;羅廷瑋有需要為跑票道歉?此一事件表面上只是立法院中裡的茶壺風波,卻引發了一場不小的風暴,因為此事凸顯了台灣政治衝突的核心問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民選國會議員遵循民意理所當然,但何為「民意」?或何為真實的民意,其實有非常大的解釋空間;再進一步而言,國會議員一定要服從黨意嗎?就有更大的爭議空間,例如,台灣立委選制中的不分區立委,由政黨提名,很難有不聽從黨意的空間,更重要的例子如內閣制國家,執政黨國會議員不聽從黨意的那一天,就離倒閣、政黨下台日不遠了,內閣制國家的國會議員對抗黨意時,就要有重新面臨大選的心理準備。

總統制要能運作 需要不符從黨意的空間

換句話說,內閣制國家的國會議員必須遵守鋼鐵般的紀律,相對的,總統制下的國會議員是否要遵從黨紀,其實並無定論,但總統制的本質是行政立法權力分立,總統和國會各有民意基礎,執政黨國會議員未必要護航,在野黨國會議員也未必要杯葛行政部門,亦即,國會議員不用遵從黨紀,柔性政黨是美國總統制到20世紀末能運作良好的祕密,否則少數總統的人事政策不但不可能過關,而且會呈現總統立法對撞的僵局;在這種總統制下,總統善於與在野黨領袖溝通,在野黨的國會領袖經常成為溝通協商要角,跨黨派的合作成為理想境界,跨黨派合作的指標為何?就是想像的民意,不論是當下或未來的民意(由歷史來做裁判),最極致的表現就是由甘迺迪請人操刀出版的《勇者的畫像》,書中的國會領袖們不惜喪失政治生命也要對抗狹隘的黨派立場,追求和對手合作的價值。這樣的價值是讓美式總統制可以正常運作的關鍵因素。

台灣和美國一樣 政治對立下已無民意大於黨意空間

當然,美國早已翻過這一頁的歷史,根據政治學者研究,美國國會議員投票行為已經多數是同黨一致,可說是趨近內閣制國家的鋼鐵紀律,美國政治早就進入福山所說的「否決」政治的年代;一心效法美國政治的台灣,甚至更早就進入極端對立的政黨政治年代,2000年陳水扁少數總統當選,當時的國民黨就要求團進團出,2008年馬英九當選,當時掉到只有27席的民進黨團變本加厲,在和今日同樣的總召柯建銘帶領下,揚言國會和街頭都要焦土抗爭,民進黨對馬政府的全面杯葛也許不利台灣政局,但民進黨獲利甚鉅,2016終於贏得多數政府,至此更沒有政黨合作必要,連向來長於合縱連橫的前立法院長王金平都在告別國會演說中批評,民進黨用過半優勢輾壓一切。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典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