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全觀點:軍歌《出發》激昂澎湃,相關人物卻難敵道德批判之巨浪

2024-09-29 07:10

? 人氣

「驪歌初動,離情轆轆,驚惜韶光匆促,毋忘所訓,謹遵所囑,從今知行彌篤;更願諸君,矢勤矢勇,指戈長白山麓,去矣男兒,切莫踟躇,矢志復興民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驪歌》歌詞表達了華文憲作為一名有文化素養的政戰軍人,其心目中對國事之憂慮、對革命救國之期盼、對中華民國振衰起敝之願望。七七抗戰爆發後,作為軍人、也作為音樂家,華文憲開始積極從事軍歌的寫作。民國27年(1938年),為了加強對戰時軍政人員之培養,中華民國政府在四川成立了中央訓練團。華文憲擔任訓練團音樂幹部班副主任,更親身作曲、作詞,寫下了《中央訓練團團歌》,歌詞為:

「濟濟多士,峨峨干城,起舞崑崙山下,揮戈太平洋濱,服從我革命領袖,恪遵我總理遺囑,養成親愛精誠之德性,抱定殺身成仁之決心,樹立復興民族之基礎,完成國民革命之使命。」

華文憲的詞風具有近體文言文的美感,但又簡練大氣,具有軍事文宣的鮮明風格。他的曲風則很明顯受到近代西方嚴肅音樂的影響,具有莊嚴、工整的特色。他曾經就讀的國立上海音樂專科學校,是當時的中國非常頂尖的音樂學府,也是今日中國上海音樂學院的前身。因此,華文憲絕非普通的政工軍人,而是接受過完整專業化訓練和培養的知識分子和音樂家。1920年代的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政治部,在北伐戰爭從興起到高潮階段,匯聚了不同門類的人才,其權力也在某一個時段內達到頂點,這與當時的國軍政工專門化、專業化、專職化以及貼近民眾、源自民眾,有很大關聯。 

歌頌徐州會戰之川軍 《出發》響徹全國

1938年1月,徐州會戰爆發,這是國軍自黃埔建軍以來,第一次集結了包括中央軍、川軍、西北軍、國民軍、滇軍、新桂系在內各路人馬的一次團結抗敵行動。原本因為政見不同而相互敵對的國軍各實力派,在徐州會戰中出奇團結、親密合作,將犧牲、團結、負責的精神充分發揮。為了激勵和讚揚遠道從四川前往徐州參加作戰的國軍第122師師長王銘章中將,音樂家勞景賢譜寫了《出發》的旋律,華文憲則為之作詞,最後贈予奔赴徐州前線的王銘章中將和他率領的國軍第一二二師。《出發》這首軍歌便誕生了。

《出發》在1938年誕生時,是一首A大調、四二拍節奏的歌曲,軍歌風格濃郁。不過,《出發》原本的歌詞,和如今的歌詞略有不同,其差異主要在兩處。一處是「我們來捍衛國家」,原本的歌詞是「我們來捍衛祖國」。另一個差別是「貫徹了國父的主張」,原本的歌詞則是「貫徹了總理的主張」。「國家」和「祖國」,在對日抗戰時期的中華民國,並沒有分別,但在如今的兩岸格局下,時空背景已經發生巨大變化,歌詞修改並不意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