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名中外的當代中國鋼琴協奏曲《黃河》,在江青領導下,誕生在文革時期,成為宣傳共產革命抗戰史觀的樣板作品。其結尾的《東方紅》和《國際歌》旋律更是該作品的經典符號。文革結束後,中國大陸的藝術家為了擺脫極左印記、回歸真實抗戰歷史,曾對《黃河》進行回復性改編,並由此引起文藝界的爭論。這種爭論並不是單純的藝術探討,而是關乎抗戰歷史真實性、國軍尊嚴榮譽以及如何反思文革的道德選擇。所有真實、完整呈現歷史的努力和參與者,都永遠值得後輩尊敬和效法。因為這種努力,不僅是藝術家對中華民族苦難歷史的反思,更是國軍抗敵守土真實歷史的呈現,是還歷史以尊嚴。
誕生文革、秉持江青意志、宣示「紅軍為抗戰主力」
1960年代是兩岸對峙、東西方冷戰、中蘇共交惡的嚴峻時期。中國大陸對文藝領域的思想整肅日趨嚴格。鋼琴作為西方樂器,一度受到批判。但後來在毛澤東夫人江青的主導下,開始對西方歌曲、舞劇、嚴肅音樂進行民族化改造。歌劇《白毛女》、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鋼琴協奏曲《黃河》都是作為革命樣板文藝,在那個年代誕生的。
《黃河鋼琴協奏曲》改編自冼星海抗戰時期的合唱作品《黃河大合唱》。整個協奏曲分為《黃河船夫曲》、《黃河頌》、《黃河憤》和《保衛黃河》四個樂章,由中央樂團集體創作,1970年元旦首演。江青親自參與、介入、過問了整個作品的創作甚至演出。作品最初並無紅色共產革命音樂旋律,這令江青不滿意,最終使得全作品的最高潮——第四樂章《保衛黃河》,按江青要求,加入《東方紅》和《國際歌》旋律。從1970年4月開始,按照江青的指示,舉凡演奏《黃河協奏曲》,舞台正上方都要懸掛毛澤東在陝北延安時期頭戴八角紅軍五星軍帽的畫像。最早擔任這一作品鋼琴演奏的殷承宗,創作了著名革命樣板京劇《紅燈記》的鋼琴伴奏部分;官拜中央樂團副書記、全國人大常委,江青還是其加入中共的入黨介紹人;江青更為其改名殷誠忠,寓意忠誠於毛澤東革命思想和文藝路線。
作為宣示「紅軍是抗戰主力」這一歷史觀的音樂作品,文革中誕生的《黃河鋼琴協奏曲》具有濃厚的政治教化功能。特別是演奏進行中的舞台字幕。如第三樂章《黃河憤》字幕是:「革命根據地陽光普照、敵寇鐵蹄踐踏了祖國河山、人民遭受深重苦難、階級仇民族恨如火燃燒、黃河怒濤滾滾 人民激憤滿腔」。
第四樂章《保衛黃河》字幕是:「毛主席黨中央發出戰鬥號召、抗日軍民奔赴戰場、革命武裝發展壯大、戰馬馳騁 英勇殺敵、毛主席萬歲 人民戰爭萬歲、高舉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奮勇前進、將革命進行到底」。《廬山宣言》、「地無分東西南北、人無分男女老幼」、「一寸河山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在文革那個年代的《黃河協奏曲》中,是絕對看不到、也無法感知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