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鈞凱專欄:虛構不是謊言的遮羞布

2024-09-30 06:10

? 人氣

《聽海湧》儘管呈現出了殖民主義對台灣人的欺凌,卻為了在「台灣人」的認同中塞進政治棉花,巧妙地錯置和轉移了加害者與被害者的角色。在劇中,澳洲檢察官變成了咄咄逼人的「壓迫者」,塑造出來的效果,難道不是替真正的加害者洗白嗎?此外,中華民國領事被形塑為作假證、出賣台灣人的形象,如此之指控,也是在激起台灣觀眾對中國的憤怒與仇恨。光是上述兩點,便能看出主創者究竟出於什麼樣的史觀與政治目的,不自覺流露出打破歷史道德底線的心思。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里斯本丸沉沒》是9月6日在中國大陸上映的院線紀錄片,豆瓣評分高達9.3分,是今年中國院線電影目前評分最高的一部。(電影海報)
《里斯本丸沉沒》是9月6日在中國大陸上映的院線紀錄片,豆瓣評分高達9.3分,是今年中國院線電影目前評分最高的一部。(電影海報)

無獨有偶,近期中國大陸上映了一部名為《里斯本丸沉沒》的紀錄片。內容講述了1942年一艘載著千餘名英國戰俘的改裝貨輪,從香港運往日本的途中,在中國舟山群島以東海域,遭美軍潛艇魚雷擊中。在船隻沉沒之際,日軍指揮官竟將戰俘鎖在船艙內,製造溺亡的後果,設法逃脫的戰俘,還遭到留守日軍的瘋狂掃射。這段史實見證了二戰末期日本軍國主義的瘋狂與殘忍,但這個曾經被塵封的故事,或許永遠走不進台灣社會的視域之中,因為並不符合台灣做為日本「國境之南」的「美好幻想」。

創作無底線改編,維護謊言虛構的政治現狀

做為文藝創作的手法之一,虛構無可厚非,但改編的底線還是得忠於歷史原貌,否則無異於詐騙。以台籍日本兵為主角的文學作品不在少數,例如作家陳映真生前最後一部小說作品《忠孝公園》,透過林標老人最後的哭嚎「我到底,是誰呀──」,生動地描繪出台籍日本兵的認同糾結與心理創傷,個人生命的曲折,來自於大歷史洪流的波濤激盪。由於正視歷史真相,陳映真才得以恰如其分地寫出台灣人內心世界的矛盾拉扯,以及與現實政治的撞擊,透過虛構小說去探問彌合傷口的可能之道。

《聽海湧》的史觀錯亂,也許正是台灣政治是非不分,政治人物滿口胡言亂語的意識形態副產品。為了合理化與正當化「反共抗中」政策,台灣社會被灌輸大量的受害者情結,自認為我們是被中國處處壓迫的受害者。但如果從世界政治的視野來看,台灣扈從於美國霸權之下,早已成為美國對外惡行的共犯結構成員;從內部政治來看,對於一切與中國大陸有關的人事物,或者是政治異見者,無節制、無理性的霸凌獵殺,看似楚楚可憐的「受害者」,其實才是壟斷權力與話語的「加害者」。

我們活在一個不以謊言為惡的政治環境裡,甚至還以說謊為榮,恣意扭曲歷史,踐踏人民信任。無怪乎在美國的要求下,培訓諸如「黑熊學院」一般的「可恃民力」,真實目的可能不在於「備戰」,而是要維護這個由謊言虛構出來的政治現狀。那麼,與歷史背道而馳的影視作品,當然也是執政者強化「社會韌性」不可或缺的一環。

喜歡這篇文章嗎?

張鈞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