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中國領先全球的產業有哪些?「無人機」勢必名列其中,《華爾街日報》甚至報導過,連美國政府許多單位都大量採購中國無人機,原因就是便宜好用、品質優秀。如果問哪些新興科技產品能在戰場是大放異彩,答案還是「無人機」,俄烏兩軍在烏克蘭戰場上都大量運用無人機,也成為許多軍事專家關注的焦點。但是當台灣要裝備無人機來防衛國土,如何避開中國在這個產業的主導地位,變成了讓人頭痛的挑戰。
《紐約時報》指出,美國與台灣的政府與民間單位,正在努力聯手製造對保衛台灣至關重要的無人機。美國國際貿易管理上個月組織20多家美國無人機公司來台舉行閉門會議,參加者正是想得到美國知識和客戶的台灣公司。不過這不僅僅是台灣的商機,更事關台灣的生機,因為中國在無人機產業的主導地位,可能讓台灣無法有效補強無人機戰力,降低台灣抵禦中國入侵的能力。我國國防部去年表示,未來幾年將採購7700架無人機。
《紐時》分析,台灣政府希望台灣切入美國及其盟友的無人機供應鏈,美國政府則希望利用台灣的製造優勢,減少美國對中國製無人機及其零件的依賴。而且台美雙方都想借鑒烏克蘭戰場的經驗,無人機在許多衝突地區都成為發動攻擊和監視敵軍的重要手段。國防部長顧立雄表示,國防創新小組已與美軍國防創新單位(DIU)成立對口並深度交流,聚焦「無人機系統」、「反制無人機系統」及「人工智慧(AI)運用」;在去中化潮流下,能否共同生產將是台灣利基。
顧立雄還表示,共同生產無人機要如何進入國際供應鏈,仍需進一步討論,可能不適宜使用台灣品牌,但可藉此成為國際供應鏈一環,且台灣在晶片等先進科技上擁有強項,加上美方現在強調「去中化、去紅化」,倘若各國能結合各自長處,這對台灣來說是相當大的機會。由於未來各軍種的無人機數量龐大,顧立雄提到,陸軍、海軍必須進行討論如何進行有效的作戰應用、撰寫準則,進行編裝訓練及戰術戰法的精進。
《紐時》指出,造訪台灣的美國無人機公司包括諾斯羅普·格魯曼(Northrop Grumman),也包括提供水下無人機、無人機偵查設備、以及對無人機有其他創新的公司代表。據台灣的新聞報導,代表團中有美國國防的官員,美國在台協會也強調:「美台工業合作對於發展一系列技術的供應鏈安全至關重要。」不過《紐時》也指出台美聯合研製無人機的許多障礙,包括資金不足、需要通過嚴格安檢,美國可能也會對過度依賴台灣的無人機零件抱持謹慎態度—因為台灣方面也有洩密給中國的疑慮,要是台灣遭到中國封鎖,也會讓美國的無人機製造商失去重要零件的供應。
捍衛民主基金會的克雷格·辛格爾頓(Craig Singleton)將中國的大疆無人機形容成「長了翅膀的華為」,他對《紐時》表示:「安全和知識產權風險真實存在,但只要有適當的保障措施,這些風險仍屬可控。」他強調美國與台灣的合作至關重要,但這需要成為更廣泛戰略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將一些生產轉移到更安全的地方。美國才能從台灣的能力中受益,又不會過度暴露在地緣政治風險中。國防部副部長徐衍璞在費城舉行的美台國防工業會議則說,台美深化國防產業合作,可以對中共發出正確的訊息—對台灣切勿輕啟戰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