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網友盧詩翰解讀道:「女性生孩子的苦難比長征紅軍還大」,「女性苦難必須是神聖的,不能比擬的,你們要付出一切償還的。男性的苦難,哪怕是先烈的付出,也是可以解構的,玩笑化的」,總之,就是要在這個最「紅」、最以男人戲為主的革命戰爭劇裡,也要不顧一切地「夾帶私貨」,拍出些讓女性蓋過男性一頭的段落,讓她的女性受眾看著舒服。更幽默的是後續:他們突然遭到敵人攻擊,超市系統沒有防護機制,只會先跳回現代,然後說戰士的存活率是85%,嬰兒只有0.001%。可當女主再連回去的時候,看到的是孩子活下來了,因為戰士們犧牲了自己的生命保住了孩子。緊接著,字幕打出來,說那年那月有過這樣的真人真事,引用幾句他們的原話,表示這不是我亂編,大家不要槓。哎,看這「疊甲」。
其餘的問題與吐槽,我就不多說了,大家有興趣去找,各種評論,滿坑滿谷,異常精彩。其中,對於「為什麼官方單位居然會捧出這麼一個鬼東西」這個最不可思議的問題,推測也很多,我傾向是最簡單的一種解釋:就是體制裡幾個人覺得用時新的網劇給國慶獻禮,應該是一個不錯的貼近年輕人的點子,然後咪蒙知道了就說我可以做,而對接的正好和咪蒙關係不錯,又或者這就是咪蒙先提案的。不論如何,官方那幾個人都沒上心,或者他們真的信了人家提案裡那些冠冕堂皇的漂亮話,真的相信拍出來的這片子好,就算感覺不對勁,也會說服自己,說這是因為我不夠懂時下的潮流吧。這樣一步步流程走下來,就讓這東西混過去、播出來了。
說到這裡,不由感慨:原本以為抖音和《黑神話‧悟空》之類的成功,代表著中共在文化戰線上已經有了新版的戰略思維和「無為而無不為」的操作手段,結果呢˙黨的隊伍果然還是能夠令人放心,放了一坨這個《我在長征路上開超市》。幾年前,在叫停穿越劇的時候,官媒的用詞是「遏制歷史虛無主義」,現在「歷史虛無主義」這個詞就被各路鍵政網友當成「回旋標」打回來了。
那麼,什麼是「歷史虛無主義」呢?
「虛無主義」原本是19世紀歐洲流行的哲學概念之一,其梗概大約是「拒絕承認某個人事物的存在意義,並且認為想證明它有意義的舉動全是徒勞的」,而在現代中國的語境裡,它當然不會嚴格遵守本來的意思。它通常會加上前綴「文化虛無主義」或「歷史虛無主義」,其表現,就是像「河殤世代」那樣:否定中國歷史上前人的生命、思想與各種努力,把它們都說成沒有意義、沒有價值的樣子,甚至把整個中華幾千年文明史都說成錯誤、災難,讓人對祖國絕望,轉去寄託於西方或者什麼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