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碳費在 2024 這個時間點推出,也是為了能有完整的政策框架,供台灣經貿官員與全球各國的碳中和貿易規範對接,例如歐盟的 CBAM、美國 CCA 等等。各大經濟體陸續推出的碳關稅,對全球貿易的影響不亞於過去各大自由貿易協議。
貿易秩序正在重構,而這波動能將會是綠色轉型,對於擅長製造的台灣而言,要適應低碳乃至零碳經濟潮流,將會是一場巨大的變革。但是變革也意味著機會,憑藉台灣的先進生產製造能力,加上碳中和思維,台灣產業將會迎來新一波成長動能。
從這點觀之,環境部與碳費審議委員會最終推出的碳費制度,可說是相當穩健,反映出政策制定者在多方平衡下的智慧抉擇。
碳費優惠不只是緩衝,更是合作轉型的契機
政策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部分環保團體批評碳費最終版本訂價過低,部分工商團體則認為還可以更低,就連政府內部也為了爭取碳費收入之後的預算分配而有所齟齬。然而,碳費的種種設計,尤其優惠方案的規劃,不只是給予產業緩衝適應的空間,更是推動各界合作轉型的契機。
透過鼓勵企業進行自主減量,碳費政策將促進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等於是政府主動開啟一場主旨明確的大型工業升級計畫,讓產業與學研單位都能參與,這對長期的經濟發展具備正面影響。
企業有強勁動機找學研單位合作開發新科技,學研單位也能夠獲得資源發展。同時,隨著全球對減碳的需求增加,台灣的綠色產業與技術出口有機會成為新興的經濟增長點。
當然,產官學研都很清楚,淨零轉型所費不貲,靠企業出錢是不夠的,所以日前行政院已經宣佈,政府將於 2030 年前投入 9000 億元預算,一方面有助於減緩企業負擔碳成本的壓力,一方面引導國內外綠色投資,將氣候變遷挑戰化作綠色成長契機。
保護環境是所有人共同的責任,但合作不會憑空發生,因為有碳費制度的規劃,政府、產業、學界與社會大眾都有清晰的溝通軸線,也可以循政策方向促進合作,一起實現減碳目標。台灣碳費制度將帶動綠色轉型的成長新動力!邁向淨零的美好未來,值得期待!
*作者目前任職於私人金融機構的研究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