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鬆綁離岸風電國產化的解方

2024-10-15 05:40

? 人氣

部分本土業者技術升級較慢,造成外資開發商的抱怨和申訴。借用台積電美國亞利桑納設廠的經驗:興建之初,美國工人技術、勞動法規皆與台積電文化格格不入,險些釀成外交糾紛;經協調後,台積電台灣技術人員赴現場指導美國人,老美邊做邊學,經過四年多的磨合,如今漸入佳境,已預計明年上半年量產四奈米產品。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離岸風電是台灣無中生有的產業,在政策大力支持下,若能先把國產化政策放到一旁,同意外資開發商引進既有的供應鏈,結合台灣廠商配合協作,先趕上進度,再訂定合理可行的技術移轉時程,也就是國產化指標,可望紓解當前的難題。

技術工欠缺也是一大困擾;雖然有大型業者興辦技術學校培訓自己所需人力,但是離岸風電產業鏈多元繁雜,單一領域人力無法支應整個產業的正常運作;而且若干年後營運成熟了,外資開發商也將撤離台灣,現在就要準備因應屆時出現的人力缺口。

同樣以半導體為例,為了補充每年近萬名的半導體人才,政府出面邀集六所大學開設半導體學院。同理,離岸風電是長期的政策,產業鏈中各個領域的人才、人力潛在需求,宜由政府相關單位出面整合技職教育體系,成立「離岸風電技術學校」及早因應。

本土業者還擔心,離岸風電投資金額龐大,先前以國產化政策作為金融機構融資擔保,一旦鬆綁,若拿不到訂單,金融機構恐抽銀根,也讓業者縮手不敢繼續投資擴產。

有業者建議,由經濟部能源署、產發署與離岸風電各子產業的龍頭業者溝通,提供政策協助,確保融資無虞;等到大廠的品質、產量、交期都符合國際要求,不但有能力支應台灣風場所需,甚且有能力進軍東亞、東南亞打亞洲盃。

總之,離岸風電政策方向正確,國產化的原則也沒錯,但是與其追逐現階段達不到的「最佳化」幻想,不如適時檢討、修正,以達到「最適化」的結果。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