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得主之一的羅賓森(James A. Robinson)接受美聯社專訪,他談到自己一直在研究世界的不平等現象,並試圖從歷史進路瞭解繁榮國家與貧窮國家的差異與成因。羅賓森也談到他對專制中國的悲觀預測,台灣則是實現了他推崇的廣納型制度,成為一個包容開放的社會。
羅賓森說,宣布得獎消息當晚他正在睡覺。由於自己習慣睡覺時關上電話,所以諾貝爾獎委員會第一時間沒能聯絡到他,而是由太太接聽。羅賓森說,太太把自己叫醒時強調「你應該起床,你必須起來了」。他問太太「為什麼」,太太回答他「因為你拿到諾貝爾獎了」。
羅賓森對美聯社表示,他與另外兩位得主一直在研究當今世界的不平等現象,並試著理解為何會有這些、我們又可以做些什麼。或者說,是什麼讓一個國家成功,我們又要如何維持這種成功。羅賓森說,這個研究對每個人來說其實都很重要。重點在於了解國家為何貧窮,我們該如何改變現狀,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好。
羅賓森說,這並不是經濟學家的問題,也不是哪個聰明的想法、或者是某種技術解決方案,重點在於讓貧窮國家的人們理解這些問題,他們更要團結起來,以實際行動來改變他們的處境。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幫助他們了解社會中的挑戰可能會有幫助,「這就是我們三人近30年來一直在做的事情」。
羅賓森對美聯社表示,他懷疑只要中國保持壓制性的政治體制,就無法維持經濟繁榮。「在世界歷史上,有許多這樣的例子,可以維持四五十年之久,像蘇聯就曾經表現得不錯,但這永遠無法持續」。不過許多社會已成功轉型成為「廣納性社會」,像是美國就從一個曾有奴隸制、不允許女性參政的國家轉型,南韓、台灣、模里西斯也都完成了這樣的轉型。
艾塞默魯得知獲獎消息時正在雅典發表演講,他說「你永遠也想不到會發生這種事」。對於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肯定,艾塞默魯說獲獎的研究突顯了民主制度的價值,「我認為廣泛來說,我們所做的工作有利於民主」。不過艾塞默魯也說民主不是「萬靈丹」,在一個社會引入民主體制非常困難,他也擔心民主在美國與歐洲正在失去支持。
艾塞默魯說:「對民主的支持正處於歷史最低點,尤其是在美國,但在希臘、英國和法國也是如此」、「我認為這象徵著人們對民主的失望,他們認為民主並沒有實現承諾」。羅賓森也表示他對美國的民主感到擔憂,因為美國的廣納型制度正在遭受攻擊,畢竟上次有位總統候選人否認選舉落敗,川普很顯然拒絕了公民的民主統治。
強生則對美聯社表示,全球化、自動化、工會衰落以及企業哲學的廣泛轉變,使原本的中產階級受到嚴重打擊。因為勞工不再是19世紀和20世紀初需要開發的資源,而是「需要最小化的成本」,這讓中產階級受到壓迫,經濟壓力也讓許多美國人出現異化。
強生在美聯社的專訪中表示,美國最近幾十年都沒能做到過去非常擅長的是,那就是分享繁榮。至於未來,強生認為關鍵在於社會如何管理人工智慧等新科技:「人工智慧可能有兩種走向,一種是讓大量受過教育者擁有更高的技術,讓他們能做更多的工作,獲得更多的報酬;另一種則是大規模的自動化浪潮,將中產階級的殘餘推向底層。」強生說:「是的,你不會喜歡這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