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2021年),吳聰敏、陳旭昇、李怡庭,與學生陳虹宇合作出版《致富的特權》,內容談的是臺灣的貨幣政策,出版後獲得社會廣大的迴響。三年後,吳聰敏、陳旭昇、李怡庭加上陳南光四位學者攜手「再談」;本文選自吳聰明與陳旭昇對談學者在貨幣政策中扮演的角色。
吳聰敏:所以你擔任央行理事幾年了?
陳旭昇:大概有一任、一任半?我如果印象沒錯是2018 進去的,所以到現在就是六年。
吳聰敏:你學到最多的是什麼?
一拳打在棉花上─央行教會的一課
陳旭昇:學到最多的……這是個好問題。其中一個應該是見識到官員的「專業」應對能力。就是說你在央行開會時,你會發現……,當然我也只接觸過楊(金龍),我沒有遇過彭(淮南),我會覺得楊總裁其實在應對上滿高明的。就是說他也不會嚴峻地抗拒你的看法或是你的說法,但是對於你提的意見或是建議,就像是打到棉花裡面去的那種感覺。對!那你有時候就會想,好吧,我也不要再講了,再講也只是在重複,浪費大家的時間,也沒有什麼用處這樣子。
吳聰敏:這個東西從另外角度來講是說,因為我們一直都在學校,我們兩個人的生活經驗都滿接近的。偶而有跟政府官員的互動機會,但是並沒有非常多。
一個社會是怎麼運作的,我們有一些我們的理解。經濟學有很多的研究,公共政策的分析裡會討論到政府部門,像是央行、財政部、經濟部之類。對我來講,在我原來的理解之下是說,我覺得經濟學、社會科學的概念對社會大眾是有幫助的,所以我在學校裡面就把它盡可能,把它好好教一下,然後好像到最後是希望整個世界就會慢慢轉變。
但是,我現在覺得這個世界好像不是這個樣子。如果你沒有去當央行理事,你可能就繼續在學校,然後盡量把你的研究工作做好,你希望說社會上的一般大眾,或是政府官員他們有一天會去吸收到你的這些東西,然後他們在政策上就會有所改變。但是,你會不會覺得這條路根本不存在?
公布外匯買賣數字,出於美國壓力
陳旭昇:我覺得自己有機會擔任央行理事,還是有帶來一點小小的改變。當然政策上可能沒有辦法立即有什麼樣的改變,但是,多多少少好像還是會有那麼一點點不一樣。
我舉個例子來講,譬如說在過去央行理事會的決議一定都是所謂的一致同意,對不對?可是自從我進去之後,開始會有不一樣的意見,一開始你會覺得他們有一點點抗拒,可是後來好像也習慣了。就是說,有不同意見本來就是民主社會的常態。他們也不再那麼一味地追求,希望能達到所謂的一致同意。
吳聰敏:我補充一下,我剛剛沒有講清楚,應該是這樣講,就是說,就過去這一段時間,你們兩位去當央行理事,然後南光去當副總裁,其實央行的運作是有一些改變的,對不對?但是,整體來說,改變的幅度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