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聿文觀點:印度為什麼「突然」與中國握手言和

2024-10-30 07:00

? 人氣

中印關係。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與印度總理莫迪。(美聯社)

中印關係。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與印度總理莫迪。(美聯社)

中印兩國均未公布這次邊界協議的具體內容,不過,根據中國一些觀察家的說法,印度此次是全面屈從了中方條件。此外也有其他一些跡象似乎從側面證實這一說法,比如中方在談判中是要回到2020年的現狀,這次協議也基本實現這一訴求,印度對中方的報道也沒有否認。另外,印度輿論似乎在這段時間也減少了對中國的批評。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這次協議達成,最為直接的結果是兩國多年邊界衝突對峙總算有望結束。雙方軍隊在2017年和2020年爆發過兩次衝突,都說對方先挑釁破壞了現狀。從中方角度來看,先不論孰是孰非,願意讓中印邊境穩定下來,不再發生衝突,可印度一直不理睬中國,對華持強硬態度,所以這幾年邊境的緊張停不下來,責任在印方。假如中方的說法某種程度上接近事實,那麼莫迪政府為什麼要改弦易轍,同意和中國達成邊界協議,穩定雙方關係?

許多人認為,印度之所以在邊界問題上不向中國讓步,和美國有關,新德裡看到了中美對抗帶來的機會,華盛頓需要拉攏印度一起遏制中國,所以把重返亞太改成印太戰略,給了印度很高地位。新德裡當然懂得投桃報李,配合美國全力壓制中國。這幾年印中關係的變壞,肯定有這方面的因素。然而,無論是華盛頓的唆使也好,還是新德裡的投名狀也罷,在印中關係上,不起主導作用。新德裡有意要讓印中關係變得緊張,關鍵還是出於莫迪和人民黨的需要。考察印中的邊境衝突,大體和莫迪及人民黨在印度的崛起時間上吻合。

莫迪和習近平的共同愛好」:民族主義和民粹情緒

人民黨2014年首次在印度選舉中贏得政權,莫迪成為總理。當年,習近平應邀訪問印,次年莫迪回訪中國。雙方在這段時間的關係還不錯。可是好景不長,2017年發生了洞朗事件,兩國軍隊在洞朗對峙了70多天。洞朗並非印度宣稱擁有主權的地區,這個地方是中國和不丹的爭執地,此次衝突印度是以「支持不丹對該地區聲稱的主權」作為印軍越境的理由。2017年也是特朗普上台,不過,莫迪要為不丹「打抱不平」,他的真正動機是要用領土問題做文章,擺出一副不惜和中國一戰的強硬態度,來塑造自己維護印度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民族主義強人形象,以滿足印度國民的大國心理需求。

莫迪和人民黨在鼓動印度國民的民粹情緒和民族主義方面,其實和習不相上下,只是中國的條件讓習能夠獨裁,一手遮天,印度畢竟是民主體制,表面上還是要遵循民主的一套程序,但莫迪政府對反對黨的打壓也很厲害。在操作民眾的愛國心和民族主義上,莫迪對內打穆斯林牌,他在做古吉特拉邦的首席部長時,就曾鎮壓過穆斯林,在擔任總理後,依然利用印度教和穆斯林的衝突謀取政治利益;對外打中國牌,雖然巴基斯坦是印度宿敵,但印度自認巴國不是自己對手,而中印1962年爆發過一場戰爭,印度一直想雪恥那次戰爭的失敗羞辱,中國又是第二大經濟體,無論從歷史恩怨、領土之爭還是國家體量,都可作為印度的對手,把中國塑造成印度崛起的障礙,激發其國民強烈的民族情緒和危機感,莫迪和人民黨就可在印度長久地統治下去,在莫迪看來,只有他才能最好地保障印度的國家安全和利益,不受中國欺負。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