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外交不單純:美國動物園20年付給中國28億,卻發現「保育資金」被挪去蓋大樓

2024-11-30 17:18

? 人氣

芬蘭動物園提前送還兩隻大貓熊,自曝每年飼養成本高達150萬歐元。(圖/翻攝自Ahtari Zoo)

芬蘭動物園提前送還兩隻大貓熊,自曝每年飼養成本高達150萬歐元。(圖/翻攝自Ahtari Zoo)

做為增加中美兩國關係的特殊物種,大熊貓打從一開始,就被北京賦予「不單純」的角色與任務,除了代表中國前往海外動物園,其背後還牽涉到每年數百萬美元,一筆或多筆龐大且無法監管的金流。過去數十年以來,美國各大動物園從捐款人手中,籌集數千萬美元,並將這些資金送往中國,換取在美國本土飼養與展示大熊貓的權利。這些本應用於保護野外大熊貓的資金,卻被《紐約時報》等外媒發現,被北京挪用到興建公寓、道路等其他用途上,而且中國官方還拒絕透露其他資金去向。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美國的動物園每年得支付約100萬美元(約新台幣3245萬元),向中國租借大熊貓配對,這是根據《瀕危物種法》(Endangered Species Act)而來。相關資金撥付主要由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負責監管,該機構多年來,曾嘗試與各動物園溝通和表達憂慮,就是擔心這些鉅額資金遭到挪用;而從文字紀錄也確實能看到,華府的確有三度因為申請文件不齊與紀錄不完整,決定暫停停止撥付大熊貓的費用。

這些負責接待的動物園,對於資金會被挪到非保育用途一事都心知肚明,但他們有其他「更現實的考量」,假如管理局決定終止撥款,中國將可能收回大熊貓。對這些動物園而言,大熊貓不只是一隻保育類動物,更是吸引遊客、增加商品銷售與提升關注度的重要資產,兩相權衡之下,動物園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處理,並說服監管機構不再深入審查中國的資金使用情況。

《紐約時報》透過梳理長達20年的財務報告、內部聯絡紀錄、照片及檔案文件,追蹤來自美國動物園超過8600萬美元(約新台幣27.9億)的捐贈資金,這些資金流向由中國政府營運的兩個組織。其他地區的動物園也捐助數千萬美元。對於野生動物保育而言,這絕對是一筆巨大且驚人的金額,遠遠超過動物園在其他物種身上,花費的海外保育捐款支出。但這些文件卻紀錄,中國官方將保育資金挪做他用,包含在保護區外興建公寓大樓,或是替地方政府購買電腦和衛星電視,以及作為至少三座博物館的建設經費來源。

芬蘭動物園提前送還兩隻大貓熊,自曝每年飼養成本高達150萬歐元。(圖/翻攝自Ahtari Zoo)
芬蘭動物園提前送還兩隻大貓熊,自曝每年飼養成本高達150萬歐元。(圖/翻攝自Ahtari Zoo)

前美國大熊貓基金會主任大衛‧唐恩(David Towne)告訴外媒,「我們只能相信中國方面給予的資訊,在保育資金一事上,中國認為這與我們無關—畢竟我們得到大熊貓,不應告訴他們要如何花錢。」其實最早的熊貓租借協議內,都有賦予簽約的美國動物園,有權實地查核捐贈資金的使用情況權利。但最近由華盛頓國家動物園(National Zoological Park)和加州聖地牙哥動物園簽署的合約中,已不再提及資金使用的審查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