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又天專欄:殖人・潤人・巧克力 ─「戀殖」是沙包,好打又好笑

2024-12-08 05:50

? 人氣

「殖人」,意思就是「思想被殖民的人」或者「嚮往外國殖民主的人」。(資料照,顏麟宇攝)

「殖人」,意思就是「思想被殖民的人」或者「嚮往外國殖民主的人」。(資料照,顏麟宇攝)

神州大地關鍵詞,光怪陸離漲新知。話說:爭強好勝之心,人皆有之;真實勝利比較困難,所以許多人會選擇精神勝利;精神勝利又太容易,所以人們又發明了許多新詞,來反制精神勝利。本集就介紹一個圍繞著「後殖民主義」這個概念的「反精神勝利」用語:「殖人」。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當前中國大陸主流網路輿論的認知裡,近十年來,世界潮流是「東升西降」,就是以「東大」,東方大國中國為代表的東方陣營崛起,如今更是結成了所謂的「中俄伊大三角」;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簡稱「美西方」,綜合國力和文化影響力日漸衰退。儘管如此,還是有不少人,會堅持在社交媒體、公開場合上發表親西方文明、嚮往自由主義,而鄙視東方文明、唱衰中國模式的言論。這種人,大概在最近五年,就多了一種稱呼,叫作「殖人」。

「殖人」,意思就是「思想被殖民的人」或者「嚮往外國殖民主的人」。如果你的思維、語言、價值觀都以外國為標竿,甚至在美感上都覺得外國人的臉、外國人的音樂、繪畫、雕塑才是美,那你就可以被扣上「殖人」的帽子。

注意,這不一定要跟以前說的「崇洋媚外」一樣,也不一定要鄙視本國原生的文化,而是,只要有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就可以算。舉個例子,我小時候極敬佩的漫畫家鄭問,他的水墨漫畫,融合中西技法,前無古人,至今也沒人可以跟他相比的。可是我們看他漫畫主角的臉,都是歐洲臉,黃種人也長得一副白種人的臉。為什麼?我在故宮展覽時有買他的畫冊,裡面他自己就說過了:這是受到電影和電影海報、畫板的影響,他覺得那樣是帥、是美。

你讓鄭問畫傳統國畫,他也很在行,可他自己創作的時候,他就把一個個古代中國人,而且是故事主角,也畫成歐洲臉,路人或丑角、反派才按我們身邊可以看到的同胞臉孔來畫。這就可以說,他在美學和美感上,是不自覺地被西方殖民了,而且還連帶傳導到他讀者的心目中。我們從小受這些影響,就會對白人的臉孔帶有莫名的好感。

我們對日本美術、日本漫畫也是同理,但同時,日本漫畫就是美感被西方殖民的最重災區。相反的例子,我看到有人提過,伊朗人對中國人的好感頗高,因為古代波斯的人物畫,是學習中國的風格,他們覺得丹鳳眼、矮鼻子這樣的長相是美,哪怕他們並不長那樣。

這些事情,過去我們經常是不明就裡的,有人對此比較敏感的,我們還會叫他不要動輒上綱上線。可年紀越大,看的東西越多,你就越能發覺這種文化戰爭是無處不在,而「殖人」這個詞也就有利於指出這種現象,和被影響的人。

「殖人」這頂「帽子」特別厲害的地方,就是它的打擊範圍包括了高級知識份子以及工匠。便如毛語錄「如果路線錯誤,知識愈多愈反動」,這樣,站在本國、本黨、本民族的立場,你就不再是一個值得尊重的人,而只能是三種情況:一是「蠢」,被人忽悠了;二是「壞」,為了利益做買辦;三是「又蠢又壞」,即便拿不到什麼好處,也要出於各種自以為,持續輸出,來維持某種優越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又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