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職場霸凌與誣控濫告的雙面刃─從警界案例反思真相的重要性

2024-12-13 05:40

? 人氣

面對職場霸凌問題,我們需要在嚴肅防治的同時,保持理性與慎重,避免讓無辜者成為輿論審判的犧牲品。(美聯社)

面對職場霸凌問題,我們需要在嚴肅防治的同時,保持理性與慎重,避免讓無辜者成為輿論審判的犧牲品。(美聯社)

近期,職場霸凌逐漸成為社會熱議的話題,但當輿論未及查明事實便急於下定論,可能引發誤會甚至誣控的情況。彰化一名警員的輕生案件便提供了一個鮮明的例子:從初始的霸凌指控到後來家屬澄清「與霸凌無關」,這起事件反映出真相在維護公平與正義中的關鍵作用。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事件反轉背後的真相

起初,該名輕生警員在遺言中疑似點名3名同事,引發外界對職場霸凌的強烈指責,被指控者承受了巨大的社會壓力。然而,隨後家屬整理遺物發現,真正的原因是警員無法承受過重的工作壓力與個人研究專案的壓力,與霸凌無直接關聯。家屬公開向相關人員致歉,並為事件澄清,輿論才逐漸回歸事實。

這一轉折凸顯了輿論在未掌握全貌時的潛在危害,也說明在處理職場霸凌議題時,誤解或誣控濫告的風險不容忽視。

職場霸凌的範疇與誤用風險

職場霸凌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其形式包括言語侮辱、排擠以及過度施壓,對受害者心理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然而,若將所有的工作壓力與人際摩擦均視為霸凌,不僅容易混淆焦點,也可能傷害無辜者。警察這一行業尤為典型,其職責與高強度勤務本身便是壓力的主要來源,若簡化為霸凌問題,可能忽略了制度性壓力或心理支持機制不足等深層因素。

誣控濫告與輿論的雙刃效應

一旦霸凌指控公之於眾,被指控者往往會面臨強大的輿論壓力,即使最終澄清,也難以完全挽回名譽與心理創傷。彰化事件中的當事人正是如此,最初的霸凌指責引發了巨大的社會關注,但真相浮現後,被誤解者已經付出了不必要的代價。這提醒我們,雖然輿論可以推動公平正義,但若過於急促且未經核實,正義可能成為一把雙面刃。

如何避免誣控濫告

為減少職場霸凌中的誣控風險,需建立客觀、公正的調查機制。主管及調查人員應保持中立,全面蒐集證據,並藉助第三方機構的專業支持,確保雙方均有充分的申訴與辯解機會。同時,媒體與公眾應謹慎處理相關報導,避免在真相未明前加劇矛盾或誤導輿論。

回歸真相才能守護公義

這起警員輕生案件的反轉提醒我們,真相往往比輿論呈現的表象更加複雜。面對職場霸凌問題,我們需要在嚴肅防治的同時,保持理性與慎重,避免讓無辜者成為輿論審判的犧牲品。此外,職場管理者應重視員工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支持與紓壓措施,從根本上改善工作環境。唯有在真相基礎上推動改革,才能實現真正的公平與友善。

*作者為臺北市政府勞動局、臺灣花蓮地方法院調解委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

侯嘉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