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中方並未具體指出輝達的行為存在錯誤或違反承諾的情況,而輝達則表示該併購協議可在六年後撤銷。經濟學人智庫分析師艾耶(Laveena Iyer)認為,此次北京的調查是對上週美國對中國實施更多晶片相關出口管制的反制。她指出,儘管對輝達的調查在此之前已有所醞釀,但調查的時機無疑與關稅戰的升級相吻合。
艾耶強調,輝達在11月的第三季度財報中已提到,該公司正面臨北京對其收購邁倫科技的持續調查。她說:「該公司甚至預測如果中國監管機構發現輝達有任何不當行為,最可能的結果將是處罰。這將對該公司在中國的銷售產生短期影響。但由於該公司在AI晶片技術上的全球領先地位,中國企業仍將繼續購買輝達在遵守美國出口管制下能夠銷售的半導體產品。」
位於德國柏林的智庫莫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資深分析師赫麥迪(Antonia Hmaidi)向BBC說,中國的反制行動應該放到更廣泛的類似行動的背景下來看,譬如2023年,中國拒絕了英特爾與塔尖半導體合併的監管批准。在同一年,中國的網絡監管機構還開始對美光產品進行網絡安全審查,部分原因是出於供應鏈安全的考慮。就在上週,隨著美國最新一輪出口管制的宣布,四個行業協會也發表聲明,提醒企業要謹慎購買美國晶片等等:「這些措施都有多重目的使中國的晶片供應鏈本土化、展示中國在國際上的實力以及對被認為不公平待遇的報復。」赫麥迪解釋。
赫邁迪分析,中國正在使用多種手段來報復它所認為的不公平待遇,例如美國的出口管制。它也在仔細選擇目標和方法。
南加大張湖月教授向BBC稱,像輝達、英特爾、蘋果和特斯拉等美國大型企業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賴中國市場,且短期內無退出計劃,因此北京能夠利用多種監管工具,包括反壟斷法和反外國制裁法等手段,來對抗白宮的強硬政策。
張教授說:「然而,中國明白這些反制措施可能是一把雙刃劍,可能導致美中進一步的經濟脫鉤。因此,我預期中國將僅選擇與美國展開『有限戰爭』,利用各種監管工具展示其阻止美國行動的能力,但不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根據公開資料,輝達在中國的AI晶片市場佔有超過90%的市場份額。然而,該公司同時面臨著來自中國本土競爭對手的挑戰,其最主要競爭者是中國電子巨擘華為。路透社指出,目前中國市場約占輝達收入的17%,較兩年前的26%下降了約9%。
美中科技戰繼續
綜合分析報導,多數專家大都同意,這次針對AI晶片龍頭輝達的調查,是向新任美國政府發出的信息,表明中國不會被動接受美國持續的制裁或關稅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