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思鍾觀點:以史為鑒,慎防川普2.0台積電變成美積電

2024-12-13 06:50

? 人氣

我執筆,重提以前的經驗,希望有助於賴政府面對川普2.0的兇險。歷史悲劇不可重演,政治人物一念之間,可能左右台灣經濟一世代的興衰!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1986-1992年,美國以301法案逼迫台幣升值,短短數年間,台幣對美滙率由1:40升至1:25,外銷產業無法承受。我當時先後擔任青創會和工商建研會理事長,我反覆推估,台幣過度升值,將迫使外銷產業因無法生存而外移,而產業外移之後,企業與台灣經濟都存在高度風險。

我不斷向李登輝政府反應,媒體報導恐不止千次。可惜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政府無力也許無心抗拒美國壓力,反而指責台灣產業自己不升級,造成製造業除半導體外,幾乎全面外移,台灣經濟因此失落了30年。

產業空洞化之後的台灣,年輕人前途茫茫,沒有合適的發展空間,薪水在24K上下掙扎多年。

所幸,天佑台灣,晶片產業是經國先生為台灣人民留下的福澤。1980年代,經國先生任用孫運璿、李國鼎等先賢,派曹興誠、史欽泰等人赴美學習半導體;請回張忠謀,1987年,在政府財政並不寬宥的年代,篳路藍縷的創立台積電。40年後,在疫情之中,以台積電、聯發科為首的晶片護國群山雄起,在風雨飄搖中支撐了台灣經濟。對於先人遺澤,台灣人民應感恩,惜福。更重要的是不能重蹈外移覆轍。

台灣人民不要誤以為,美國是泱泱大國,其決策必縝密周延,實則其「美國優先」的決策思維,往往急功近利,害人而不利己。美國從來認為,「打壓別人,可以壯大自己」,而不去檢討自己競爭力衰退的原因,台灣如果盲目屈從美國政策,只會害慘自己。我回顧當年同時面對301法案壓迫的台、日、韓三國,由於應變的方法迥異,其結果差之千里。

應變最好的是韓國,韓國政府與企業一起面對,聘請公關公司,遊説白宮和國會,述說韓國經濟的困境,所以韓圜升幅最小,產業雖仍外移,但不如台日;韓國經濟趁勢崛起,在1990年代,GDP超越台灣,之後,三星等半導體產業力壓日本。

台灣的失策,是政府站在企業的對立面,企業界努力升級對抗台幣升值,也對美國的壓迫主張強力抗爭,工商團體幾度到AIT抗議,我也曾要求政府仿效韓國,與企業合力聘請公關公司在美進行遊説,但政府選擇對美國順從而不作為,造成產業包含當時先進的筆電,幾乎全面外移,多數企業在海外找到一片天,反之,台灣經濟卻失落30年。

而政府與企業都最聽美國話的日本,下場最慘!日本同時面對1985年的廣場協議和1986年的美日半導體協議,日幣對美匯率在三年之間由1:260升值至1:121,不僅造成產業大量外移,而且半導體輸美受限,甚至承受100%的高關税,使當年晶片產業世界第一的日本,從此一蹶不振。日本經濟因此失落了不止30年。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