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想死,我們要的是新生─重出江湖的胡舒立:《野心時代》選摘(4)

2025-01-16 05:10

? 人氣

中國記者拼命搶提問權,甚至搬出平板助攻。(資料照,取自網路)

中國記者拼命搶提問權,甚至搬出平板助攻。(資料照,取自網路)

二〇一〇年三月,我接到邀請函,參加北京市中心一場典禮:胡舒立總編輯重出江湖,來搞挖掘醜聞了。她與發行人決裂不到四個月,便租下一家餐廳的舞廳,邀滿記者、官員及學者。她開創一個媒體集團,左右手很多是隨她一起離開《財經》的編輯、記者。她耍了想吵架的一招,把新刊物取名為《財新》,在中文裡聽起像新《財經》。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我在來賓席就坐,瞧著胡舒立走上講台。她穿了一件紅色有金屬亮片的夾克,麥克風周圍放了花,勉強看得到她的頭。她用尖銳的嗓音說:「我們的編輯方針,客觀報導中國重大經濟、社會變革,不會改變」。她的新事業讓她得到一直想要的股份;她跟手下的編輯們握有三成經營權;剩下的則由一群投資人,以及一份相形進步派的中國報紙《浙江日報》持有。與一家國營報紙共事,自有其風險,但隨著日子過去,她有信心《浙江日報》會實踐諾言,讓她有掌管編採中心的迴旋空間。

接下來兩年,我看著胡舒立與她的員工奮力重新站起來。創刊初期的興奮之後,很多記者逐高薪而他就,或者到較穩固的新聞機構。她冒險行事。有一次她擴張,開發廣播分支,結果成本太高昂複雜,於是她放棄了;編輯台有人戲稱這件事為胡舒立的「大躍進」。然而,她撐了下來。從業人員報導有影響力的新聞,談金融詐欺、官員濫權;有一個案例中,掌管一胎化政策的官員經調查發現居然帶走嬰兒,賣到孤兒院,再給外國人收養。胡舒立撰寫火熱的社論,挑戰黨的基本論點,即民主容易引發動盪。中東人民起義時,她寫道:「製造混亂的,正是獨裁制度,而民主則孳生和平。支持獨裁體制,事實上是拿短期利益,換取長期代價。」

只是文章固然大膽,胡舒立的聲浪不再超群拔類如十二年前她辦第一本雜誌的時候,原因很簡單,此時有太多聲浪與她競爭。企業劣行及貪腐一向是她發力的主要目標,現在每一天都有尋常人在揭發,而他們不必有什麼工具,能連上網就行。以往只把獨家專訪給胡舒立的企業大亨,現則上網自己發聲。即使胡的老雜誌《財經》都自我重組。王波明或許是感受到自己身為傳媒大亨的光輝陷入危機,於是向讀者保證,自己會抵抗「來自上面的不適當控制」,而且雜誌繼續聚焦於調查採訪。因此,胡舒立的離開並未讓調查採訪陷入困境,反而數量增加一倍。

二〇一三年春天,貝莎娜與我準備離開北京。經過了八年,我們想有機會,借助於距離的隔閡,來思量中國。我們會無限想念中國,而且會回來,但此時是離開的時候。我們開始與好友們道別,而我則最後一次到胡舒立的公司拜訪。這麼些年來,我已把她認定為一種「心臟監視器」,憑以測量北京知識分子的生活;她的脈搏加快或減緩到爬行的速度,端賴包圍住獨立思考的壓力與機會而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