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看卡特:一位懷抱「中國情結」的美國總統

2024-12-30 13:30

? 人氣

1979年1月29日,國總統卡特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在華盛頓白宮會面。(AP)

1979年1月29日,國總統卡特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在華盛頓白宮會面。(AP)

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Jimmy Carter)於當地時間週日(12月29日)下午在喬治亞州的普萊恩斯(Plains, Georgia)家中逝世,享年100歲。卡特中心(Carter Center)宣佈了這一消息。

卡特於 1977 年至 1981 年間擔任第 39 任總統,是美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總統。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表示,「美國和世界失去了一位非凡的領袖、政治家和人道主義者」,並形容卡特是「一位有原則,有信仰,謙虛的人」。當選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表示:「吉米擔任總統時所面臨的挑戰正值我們國家的關鍵時刻,他竭盡所能改善所有美國人的生活。為此,我們都欠他一份謝意。」

卡特在任期間促成了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他是一位有著「中國情結」的總統。他從小對中國著迷,卸任後多次訪問中國,直到去世前幾年仍關注著中國。

在任期間,卡特簽署了歷史性的大衛營協議(Camp David Accords),促進了中東和平。卸任後,他致力於捍衛人權和公共服務。2002年,他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

卡特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埃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政治學兼職教授劉亞偉對BBC說,「卡特總統是一位有勇氣、有遠見、有智慧的總統,他的勇氣遠遠大於對現實政治利益的考量。他的意義會隨著歷史的推移顯得越來越重要。」

卡特的「中國情結」

1924年10月1日出生的卡特,對中國的認識可以追溯到他小時候。

他的舅舅曾在美國海軍服役,駐紮在中國,時不時給年幼的卡特寄來明信片,讓他對中國有了最初記憶。

作為基督徒,卡特還從傳教士口中了解到,中國貧窮落後,需要幫助,於是每次禮拜他都會捐出一些錢,支持傳教士在中國的學校和醫院的工作。

後來卡特成為美國潛艇部隊的水手,在中國內戰晚期隨部隊到了青島、上海等一些港口城市。在那裏,他們與國民黨政權、澳大利亞、大不列顛和美國的船隻進行反潛戰演習。這一經歷再次點燃了他對中國的興趣,他開始持續關注中國歷史。

卡特及其部隊的到來原本是為了給與蔣介石政權一些心理支持,並且試圖證明共產勢力還沒有完全控制大陸,但他們卻見證了國民黨統治的搖搖欲墜。

「我們能看見毛澤東的共產黨軍隊在附近的山坡上升起篝火,還注意到國民黨用槍強行徵募小男孩和年輕人」,卡特在一本傳記中寫道。

後來中國共產黨徹底打贏了內戰,在1949年建立了政權,國民黨則退守台灣。接下來的30年裡,美國繼續承認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