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來,印度在經濟與外交上創造了舉世關注的成就。國際投資金融機構預估印度將於2030年之前超越日本跟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世界經濟論壇認為印度將於2047進入已開發國家之列。外交上,印度不僅與中國競逐以開發中跟低度開發國家為主體的全球南方領導者地位,也積極參與以美國為首的全球北方網絡。經濟與外交上的成就無疑成功打造印度邁向大國的形象,但各大城市普遍存在的乞討現象讓人很難與其大國的形象連結。
印度政府於2024年初推動「無乞討運動」(Bhiksha Vriti Mukt Bharat/ Beggary free India),在全國各地宗教、歷史、旅遊大城市,針對涉及乞討的群體特別是婦女跟孩童進行調查跟提供安置。主責的社會正義與賦權部(Ministry of Social Justice and Empowerment)指出,這項運動的目的是藉由支持地方政府進行乞討活動熱點的調查,最終達到「無乞討」的目的。
根據印度國家人權委員會去(2024)年七月發布的報告,2011年進行的人口普查資料指出,印度約有41萬3千名乞討者,遍布全國各地主要城市。根據社會正義與賦權部的於2021年公布的初步調查,位於印度東部的西孟加拉邦(West Bengal)的乞討者總數居全國之冠,共有8萬1千多名;印度人口最多的北方邦(Uttar Pradesh)居次,近6萬6千名。就性別來看,整體而言男性乞討者多於女性乞討者,但在阿薩姆跟西孟加拉,女性乞討者遠多餘男性乞討者,其中阿薩姆的女性乞討者人數(14,847)是男性乞討者(7,269)的兩倍多。
這些乞討者包括為求生存而被迫進行乞討的婦女、孩童、跨性別者跟老人。印度國家人權委員會也關注受非法組織控制跟脅迫而進行乞討的情況,特別是脆弱群體如孩童被這些組織操控,為組織首腦的私利進行乞討。脅迫乞討往往也涉及人口販賣,操控被綁架者進行乞討。位於中央邦(Madhya Pradesh)有「小孟買」之稱的印多爾市(Indore),於2024年底宣布將針對乞討施捨者進行登記,以期杜絕受組織操控進行的脅迫乞討現象。此外,許多身心殘障人士也因為社會的忽略而被迫以乞討為生。
為解決城市乞討現象,印度政府於2020年實施試點計畫,擇定德里(Delhi)、班加羅爾( Bangalore)、海得拉邦(Hyderabad)等地進行。社會正義與賦權部也推動「微笑計畫(SMILE - Support for Marginalized Individuals for Livelihood and Enterprise)」, 旨在提供邊緣群體相關支持,包括以協助這些乞討者恢復正常生活的全面性計畫。這個全面性計畫提供多項全面性措施,包括福利措施、醫療資源與設備、諮商輔導、教育、技能發展、經濟連結等,恢復正常生活並融入主流社會所需的資源跟機會。
關於德里街頭的乞討現象與為數不少露宿街頭的無家者問題,筆者曾請教印度國會議員資深政策幕僚,該幕僚表示主要是資源有限及其挪用。例如,出於選舉考量,將以改善乞討者生活為目的的相關預算挪用至以婦女為主的各項計畫上,以爭取女性選民的支持,不可避免將排擠原已有限的改善乞討者現象相關的經費預算。該幕僚也以媒體曾經大幅報導的「孟買乞討致富」為例,從文化面向說明當「乞討」被認知為「工作」時,則其普遍存在跟不易消除就不難理解。
印度普遍存在的街頭乞討現象與其崛起中的大國的形象是否相符可能見仁見智,但為數眾多的乞討者不僅反映出印度廣受注目的發展是以創造經濟成長為主,但忽略社會公平的所謂「扭曲發展」(distorted development),也顯示出印度人力資源低度運用的問題。不管是以貧富差距擴大為代價的扭曲發展模式,或因為教育投入過低與就業機會有限所致的人力資源低度運用問題,都將影響印度的經濟與社會的永續發展,以及印度是否能成為國富民強的真正大國。
*作者為臺灣印度研究協會理事、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