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色列於10月7日遭受攻擊後不久,一項調查發現,台灣民眾同情以色列的比例(35%)高於同情巴勒斯坦的比例(15%)。但隨著衝突的持續發展,雙方支持者都舉行了公開示威活動,其中親巴勒斯坦團體組織了更多引起媒體關注的高調活動。
雖然台灣有些人認為基於台灣自身追求自決的立場,同理巴勒斯坦的訴求是合理的,但重點在於關注當前衝突的根本原因—也就是哈瑪斯對以色列的襲擊。哈瑪斯的攻擊不僅加劇了區域緊張局勢,還使得本已複雜的情況變得更加棘手。這些行動破壞了為和平與對話付出的努力,對區域穩定構成威脅,並引發了全球對恐怖主義的廣泛譴責。
台灣對以色列的支持反映了對民主價值觀的原則性認同,並明確與中國在以巴衝突上的模糊立場保持距離。中國傳統上支持巴勒斯坦的訴求,並經常避免直接譴責哈瑪斯或具體承認其極其殘暴的恐怖襲擊所造成的影響。相比之下,台灣強調其對民主原則的承諾,並直接譴責恐怖主義,表明與同樣面臨威脅的民主國家站在一起。這一立場使台灣能夠突顯其與美國和其他西方盟友所共享的價值觀,使自己與維護人權和譴責極端主義之更廣泛的民主陣營保持一致。
作為全球的責任角色,台灣的外交定位也透過加強與關鍵盟友的關係來獲得其戰略利益。台灣不僅重申了與美國領導之民主聯盟的團結,還促進擴展了對台灣安全至關重要的非正式夥伴關係。這種戰略結盟為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的安全和正當性帶來支持。
透過與以色列結盟,台灣從加強其在美國地緣政治框架中的立場中受益,強調民主國家共同對抗來自中國、俄羅斯和伊朗等獨裁勢力的威脅。
此外,考慮到台灣和以色列之間強大且互惠的關係,台灣支持以色列實有充分的理由。這種夥伴關係跨足貿易、科技、科學和文化,包括農業、教育、航空運輸和研發等領域。台灣也對以色列在安全和民防方面的專業知識特別感興趣,這反映了兩國在維護民主原則的同時,應對著敵對區域威脅的共同挑戰。相反地,台灣與巴勒斯坦既無正式外交關係,也無官方聯繫。事實上,支持巴勒斯坦(作為一個政治實體)可能被視為一種自相矛盾,因為巴勒斯坦當局與中國結盟,並支持中國對台灣的統一訴求。同時,台灣對加薩慷慨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展現了其具同理心的做法─認可巴勒斯坦人民的人道主義需求。
目前的局勢可能加速以色列擴大與台灣關係的興趣。台灣希望借鑒以色列在韌性建設和國防創新方面的豐富經驗,而以色列可能將加強與台灣的合作視為深化其與亞洲其他民主夥伴關係的一種方式,但著重於技術合作代表了一條務實的前進道路。
總之,台灣和以色列基於相似的自由民主價值觀建立了牢固持久的友誼。在快速變化的複雜地緣政治格局中,兩國應當繼續推進合作,以抵制極端主義、加強對抗獨裁政權的全球鬥爭,進而為全球民主價值觀和和平作出貢獻。
*作者是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莫少白博士(Dr. Mor Sobol),教授國際政治、國際法以及恐怖主義等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