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種「次壞」的情況,是川普推動激進的關稅與移民政策,此將衝擊投資人和消費者信心,美國經濟恐因此步入衰退。在這種全球避險情境下,長期通膨預期也將下降,美元走勢存在不確定性,可能會隨著聯準會寬鬆貨幣政策而走弱。
第三種「最糟糕」的劇本,全球地緣政治局勢因為川普的貿易和外交政策而極端升級,屆時美元將全面走軟,美國經濟很有可能陷入類似「停滯性通膨」困境,長期通膨及其預期將大幅上升,並導致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地位全面削弱。
究竟哪一種劇本會成真?雖然沒有人敢打包票,但從2024年12月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記者會的「偏鷹」言論,暗示或將放緩,甚至暫停降息步伐的情況來看,表面上似乎顯示美國經濟仍然強勁,通膨仍高;但也不排除一種可能,就是萬一上述「壞劇本」成真,經濟衰退陰霾再起時,聯準會仍擁有足夠的降息空間,作為救經濟的子彈。近期我國央行報告亦多次指出2025年經濟存在下行的隱憂。
軍事熱戰變冷、貿易冷戰變熱
好消息是,從川普近期的發言觀察,他上任後將會積極明快的解決烏俄及中東問題,因此2025年地緣軍事衝突的風險有望冷卻,進入談判與戰後重建。從﹝圖2﹞聯準會理事會成員Matteo Iacoviello編製的國際地緣政治風險指數(Geopolitical Risk Index)來看,在歷經2022年烏俄戰爭爆發與2023年以哈戰爭後,近期國際衝突風險有望恢復至正常水準(100),熱戰將會變冷。
然而,從2018年開始的貿易戰,卻未見減緩,反而持續加溫,國際貨幣基金(IMF)及英國經濟政策研究中心(CEPR)共同指出,從外人直接投資(FDI)指數來看﹝圖3﹞,東(以俄國與中國為肘首的共產國家)、西(以美國為首的民主國家)兩種意識型態集團的激烈碰撞,導致國際貿易呈現所謂「地緣經濟裂解」(Geoeconomic Fragmentation)的情況,且預期在未來將會進一步升溫,貿易冷戰將會越打越熱。
國際對台灣經濟強韌度按讚
2018年以來,全球雖歷經美中爭端、COVID-19疫情,及烏俄、中東戰爭等非預期事件接連衝擊,但台灣經濟成長明顯優於主要經濟體,且通膨相對溫和;同時,新台幣相對穩定,台股表現更是亮眼,充分展現出台灣經濟面對衝擊時,令人刮目相看的韌性。S&P Global在2024年12月17日下修2025年全球GDP預測值至2.51%,其中歐元區、英國、日本、南韓、中國大陸及東協十國預測值均遭調降,卻逆勢調升台灣的預測值,正代表國際對台灣經濟具有充分的信心。
未來即使全球貿易摩擦與供應鏈重組加劇,但在全球經貿版圖重塑過程中,台灣廠商若能改變全球布局,或進行產品轉型升級,反而可能是另一波成長契機的開始。再加上若川普總統進一步加強對中國科技與貿易制裁,台灣廠商還可能受惠於轉單效應,挹注台灣經濟與貿易成長動能。
*作者為本刊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