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教育現場困境不僅在於教師與校長榮譽感的流失,更嚴重的是,教育政策與執行常受到政治力與民粹干擾,導致政策短視、變動頻繁,進一步削弱教育體系的穩定性與專業性。教育不應淪為犧牲品,唯有重建校長與教師的榮譽感與專業支持,並排除外部干擾,才能讓教育回歸教育本質與常軌。
問題評析:政治、民粹侵蝕教育品質
1. 政策短視,缺乏長遠規劃
現今台灣政治動盪,民粹思維導致教育政策受制於輿論壓力與選舉考量,許多政策的推出只是為了迎合短期民意,缺乏長遠的規劃與專業評估。例如,課綱修訂,教改方向頻繁變動,讓教育工作者無所適從,難以專注於長期教學成效的提升。
2. 專業與德望不被信任
民粹氛圍下,家長與社會對教育現場的干預愈發強烈,教師與校長的專業性與德望逐漸被削弱。有些家長動輒質疑教師教學方式或課業安排,甚至將個人不滿訴諸媒體與社交網絡,引發對教育工作者的不信任。久而久之,教師與校長的榮譽感與使命感受到極大衝擊。
3. 績效評估缺乏科學性
教育績效評估機制往往流於形式,難以真正衡量成效。一些學校為了迎合評估指標,不得不採取「表面光彩」的策略,忽略了學生的長遠發展與多元能力培養,進一步惡化了教育品質。
建議:重建榮譽感與專業性,排除干擾
實現高效能的教育體系,關鍵在堅持以專業主導、高薪酬、汰弱擇強、去民粹化為核心的改革重點。
1. 政策具前瞻性與穩定,專業領航
政府應成立由教育專家、學者與資深教育工作者組成獨立機構,負責制定長遠的教育政策,經過長期研究與試點驗證,並避免政策受到短期輿論壓力與政治考量影響。只有穩定的政策環境,才能讓教育工作者重拾榮譽感與專業信心。
2. 提高薪酬與專業榮譽機制
提高教師與校長的基本薪資,使其職業具備足夠的吸引力與競爭力。同時,推動專業榮譽機制,對於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進行公開表彰與獎勵,重建專業榮譽感,讓教育回歸「尊師重道」的核心價值。
3. 強化遴選、認證與檢核制度
提高校長與教師的遴選門檻,確保每位進入教育現場的人員具備專業素養與教學熱忱、寧缺勿濫,目前代理教師三招後不限科系機制實有改進空間。同時,建立標準化的認證與檢核制度,對長期表現優異者予以獎勵,對不適任者果斷進行輔導與淘汰,真正做到汰弱擇強。
4. 合理績效評估,避免表面指標導向
制定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核心的績效評估標準,包括學生成長、創新教學與學校特色發展等指標,避免單純以考試成績或短期成果作為評估依據,真正促進教育品質的提升。
5. 增強親師合作,借力使力
推動親師合作平台的建立,透過溝通與合作,增強家長對教師與校長的理解與支持,化解民粹化帶來的對立與誤解,營造有利於學生成長的良性氛圍。
結語:讓教育重回正軌
教育是國家最重要的長期投資,然而,當政治、民粹思維侵蝕教育現場,讓政策導向短視、教師、校長專業與德望不被信任,教育的品質勢必江河日下。透過政府前瞻穩定政策、專業領航、良好薪酬、檢核與淘汰機制,排除民粹干擾,重建校長與教師的榮譽感,或能讓教育重回正軌,為國家培育更好人才。
盼每位校長與教師都能無懼挑戰、無悔付出,重新找回那份屬於教育的榮耀與使命感。
*作者為高中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