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天然氣發電佔比的中油第三接收站,本周環評確定過關,2025年能源配比在技術性思考中,只要工程不延誤就有望達標;另一邊已成為民進黨選舉「痛點」的深澳電廠,也在這場「交易」中被宣告「氣數已盡」。然而,這場延續半年多的爭論,已反映政府只重技術思維、不重社會層面的溝通模式,以及在能源政策推動策略上的反覆失據。若不修正,都可能為接下來的能源轉型埋下更多不定時炸彈。
經濟部建深澳電廠三大「理由」一一被打臉
深澳電廠3月通過環評後,引發各種批評,經濟部共開了3場記者會、台電則發了18篇新聞稿回應外界質疑。經濟部以能源政策規劃角度,提出三大深澳電廠必須興建的理由,一是能源安全,因台灣9成能源靠進口,煤便於儲備,所以必須維持一定比例燃煤電廠,以確保電力供應;二是區域不正義,指北部長期仰賴中南部電力北送,「北部缺電」必須在北部尋找地方建電廠來化解,才能增加區域能源公平使用;三則是法定備用容量率,能源局稱,深澳在2025年上線當年備用容量率可達16.3%,若無則只有14.9%,不及法定的15%標準。
這樣的說法很快就被環團反駁,指只要用電成長率能控制在一定範圍內,0.1%的缺口將不復存在,千億預算不見得只能拿來蓋電廠。台大風險政策研究中心依不同的用電成長情境推算,在平均每年尖峰負載成長率0.4%、或2017至2026年平均用電成長率0.61%的狀況下,就算沒有深澳電廠,也不會「缺電」、即備用容量率能維持在15%以上。而中、南部電力北送問題,則可透過降低中南部燃煤電廠發電佔比、或是加強控制北部尖峰負載成長率等方式解決。
中興環工系教授莊秉潔研究:燃煤電廠將造成北部6縣市嚴重空污
能源規劃之外,更受質疑、也更直接被做為選舉操作議題的,則是燃煤電廠引發的空汙問題。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指出,燃煤電廠的氮氧化物排放量是大潭天然氣機組的1.84倍、二氧化硫排放是138倍、粒狀物則是48倍,且排放物還含可能致癌的重金屬。這些質疑雖然引發地方政府、以至於反對黨的重視,經濟部和台電卻還是大力強調,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污染程度和燃氣電廠相當」。
而9月莊秉潔再發布研究團隊所做的深澳電廠空品模擬結果,指深澳電廠營運後,台北市PM2.5的增量比台電所做的模擬高50%,而北部6縣市則平均高2倍,認為台電低估空污影響。但台電卻回以「(莊)捨棄環保署及學者專家討論所認可模式,卻不公布自身研究所用相關原始數據及模擬條件,一味批評不但無助於科學討論,更徒增社會恐慌與對立,有失學者風範。」言論在在顯示其對科學及技術的自負,卻未正視社會從情感或科學所提出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