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邊與亞周邊
作為「世界-帝國」的「亞周邊」現象,我觀察了「世界-經濟」。所謂亞周邊,指的是這樣的空間:它一方面與中心隔離,一方面卻又足夠接近,可以接受中心的文明傳播。比這個距離再遠一點,就成了「圈外」。亞周邊和周邊不同,不需要擔憂中心直接的支配,可以選擇性地攝取文明。關於這一點,我舉了希臘作為古代的例子,以及英國作為近代的例子。
魏特夫則在希臘之外,舉出日本以及俄羅斯的基輔公國,作為亞周邊的例子。基輔公國在一二三七年被蒙古消滅。在俄羅斯建立起「帝國」的,是蒙古。事實上,在基輔公國滅亡後不久,蒙古征服高麗之後,也來到日本。一二七四年與八一年,蒙古兩度派遣大軍到日本,但兩次都敗北,因而放棄了繼續侵略的念頭。我們可以說,正因為是與大陸相隔的海島,讓日本的亞周邊性格得以存續。
十九世紀後半,正當西洋列強支配全世界的時候,日本不但得以倖免,自己還加入列強的行列。這是世界史上的一個謎。從韋伯到布勞岱爾,許多歷史學家試圖說明這個問題。但是我認為,這件事除了從帝國的亞周邊來說明之外,無法解釋。而且,和希臘或基輔不同的是,關於這一點,日本有充分的資料提供我們思考。
首先從中國這個帝國的「周邊」來思考。這有各式各樣的情形。比方來說,匈奴(土耳其系)、維吾爾、契丹、蒙古、女真等等位於周邊的遊牧民,或者在中華帝國的外圍建立帝國,或者侵入內部建立帝國。從中華王朝的角度來看,這樣的遊牧民或許位於周邊,但是他們並不從屬於中心。相反地,他們本身就成為「中心」。
他們沒有受到中國文化或制度的全面同化,反而保持了他們在草原時期的原理。從漢字的「文化」這一點來看,也是如此。舉例來說,契丹、西夏、蒙古都有他們自己的文字。以這一點來說,西藏也是一樣。西藏也建立了吐蕃帝國,對唐朝形成威脅。後來,雖然說從屬於遊牧民所建立的元帝國與清帝國,基本上他們是保持自治的。中國文化對他們的影響很少,也沒有接受漢字。相反地在元代與清代,藏傳佛教(喇嘛教)具有強大的影響力。
和這些民族比較起來,朝鮮(Korea)與越南可以視為典型的「周邊」。這兩個民族都被中心征服,雖然不斷的抵抗,卻處於帝國的冊封之下,而且全面接受中心的文化與制度。如果說他們是周邊的典型,那日本就不同。日本雖然也接受中國的制度,但是與朝鮮或越南不同,日本是選擇性地接受。日本人一方面接受中國的制度,事實上的作法卻是奪胎換骨,而且也沒有予以廢棄,只取自己所需而維持。這一點從下列的事實也可以看出來:除了中國與台灣之外,日本是唯一現在仍然使用漢字的國家。朝鮮和越南──和日本不同──都曾經全面使用漢字、漢文,連名字都使用漢姓,現在則由官方廢止了漢字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