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服於殘暴父親的俄國文豪:《身體不說謊》選摘(上)

2015-08-05 05:20

? 人氣

杜思妥也夫斯基深受父親之害。(網路圖片)

杜思妥也夫斯基深受父親之害。(網路圖片)

杜思妥也夫斯基契訶夫這兩位俄國作家的作品,對年輕時的我意義重大。以下對這兩位作家的研究,讓我明白解離的機制不只是當今才有,早在一個世紀前就已經完善地運作了。當我終於成功放棄對自己父母的幻想,並且看清他們的所作所為對我的人生所造成的後果之後,我的雙眼為事實睜開了,這些事實以前對我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舉例來說,我在一本杜思妥也夫斯基的傳記裡看到,他的父親原本是位軍醫,晚年時繼承了一座莊園與上百名農奴。他對待這些人的方式非常殘暴,以至於後來被農奴所殺。這位莊園主的暴虐必定遠超過一般限度,否則該如何解釋一向怯懦的農奴寧可冒著因犯行而被驅逐的懲罰,也不願繼續忍受這樣的恐怖統治?可以想像,他的長子同樣屈服在父親的殘暴之下。因此,我想看看這位寫了很多世界名著的作家如何處理他個人的故事。

我當然非常熟悉他在小說《卡拉馬助夫兄弟們》裡描寫的那位鐵石心腸的父親,但我想知道的是他與父親之間真正的關係為何。首先,我在他的書信中尋找相關的段落。我讀了許多他的信件,但卻找不到任何一封寫給父親的信。他唯一提及父親的地方,可以證明兒子對父親絕對的敬重與無條件的愛。另一方面,幾乎所有杜思妥也夫斯基寫給其他人的信裡,都在抱怨自身的經濟狀況,並請求財務的援助。對我而言,這些信件明顯說出了一個孩子對持續威脅生存的恐懼,以及絕望地期待他的困境能被理解、能獲得收件者的好心借貸。

眾所皆知,杜思妥也夫斯基的健康狀況非常不好。他長期失眠,並且抱怨會做可怕的惡夢,這些夢裡可能顯現了他童年的創傷,但他對此卻不自覺。我們也知道他幾十年來都為癲癇所苦。不過他的傳記作家們卻很少有人將他這種疾病的發作與創傷的童年連結在一起。他們同樣不明白,在杜思妥也夫斯基沉溺於輪盤賭博的背後,渴望著仁慈的命運。雖然他的妻子曾協助他克服賭博成癮,但即便是她,也無法成為杜思妥也夫斯基的知情見證者,因為在那個年代譴責自己的父親,比起今日絕對更是禁忌。

我在安東.契訶夫的身上發現了類似的狀況。在他的短篇小說〈父親〉裡,我認為他或許非常精確地描繪了自己父親的形象,他的父親過去曾是農奴,也是酒鬼。這篇小說描述一個依靠兒子過活的酒鬼,他為了掩蓋內心的空虛,拿兒子的成就往自己臉上貼金。他從未試著了解兒子究竟是怎樣的人,他從不曾展現任何情感或人性尊嚴。

這個故事被認為是虛構的小說,它可能是傳記體的意涵完全被從契訶夫有意識的人生割離出來。如果這位作家可以感覺父親實際上是如何對待他的,或許他會感到羞愧不已或勃然大怒。不過在他那個時代這是無法想像的。他非但沒有反抗父親,反而負擔著全家人的經濟,即便在他早期收入微薄時亦然。他要負擔父母在莫斯科的公寓,並一心一意地照顧父母與弟弟們。

但在他的信件集裡,我很少發現契訶夫提到有關父親的事。一旦在信件中提到父親,便會表現出這位兒子全然的同情與體諒的態度。完全找不到任何蛛絲馬跡,顯示他曾埋怨過年輕時幾乎日日被父親殘暴毆打。契訶夫在三十出頭時,曾前往當時是流放地的庫頁島待了幾個月。按他的自述,這是為了描寫遭受咒罵、酷刑與毆打之人的生活。他自己其實也是這些人其中一份子的認知,大概也從他的意識裡分離出來了。傳記作家們將他四十四歲就英年早逝的原因,歸咎於庫頁島上可怕的生活條件和嚴寒的氣候。但我們不該忘記,契訶夫和他更年輕就因病早逝的弟弟一樣,一輩子都為結核病所苦。

童年幸福影響人的一生至鉅。
童年幸福影響人的一生至鉅。

*作者是一位以關注兒童早期心理創傷及其對成年生活影響而聞名世界的心理學家。她顛覆了傳統的兒童心理觀點,提醒了世人認識父母對兒童造成的侵犯,在歐洲引起重大迴響。終其一生,她以基進的人本態度,希望還給孩子應有的成長環境。

米勒在2010年辭世,享年八十七歲,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著作,為廣大讀者開啟了看待兒童心理的新視野,著名作品有《幸福童年的祕密》、《夏娃的覺醒:擁抱童年,找回真實自我》。本文選自《身體不說謊:再揭幸福童年的祕密》(心靈工坊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