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蘋果衰事不少,新產品銷售不如預期、股價直直落,連帶拖累美股大盤,當然,以蘋果為主要客戶的蘋概股」也紛紛下滑。分析師開始有人看壞這家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供應鏈、投資人、消費者,作好跟蘋果告別的準備了嗎?
蘋果當然是全球最大咖的一級玩家,市直為兆元級居全球首位,在蘋果「封閉式」的生態系中,有超過13億的活躍用戶,雖然數量不如安卓系統,但iOS用戶被認為所得與花費都高,這由今年第3季蘋果的APP商店營收120億美元,幾乎是安卓62億美元的一倍可看出。而蘋果遍布全球的供應鏈廠商,也多是各國該產業領域的領導廠商,對各國的產業與經濟影響重大。
不過,蘋果如日中天之勢似乎有點變化,因為今年新上市的iPhone手機市場反應不如預期。先是月初法說會上,蘋果執行長庫克宣布未來不再公布iPhone、iPad和 Mac等硬體的銷量數據,被市場認為「透明度降低」、隱瞞增長乏力現象,股價一口氣跌6.63%;接著又傳出蘋果開始向供應商大砍單─iPhone XR甚至被指砍單3成,蘋果股價開始另一波下挫,上周曾連續2天都下跌超過4%。
「蘋果砍單」消息永遠不會有任何廠商出面證實,但他們的行動卻已經證實此一傳聞。蘋果 iPhone 人臉辨識技術供應商 Lumentum以一家大客戶要求減少出貨為由,下調未來的業績展望─蘋果就是其最大客戶; iPhone液晶顯示器(LCD)屏幕的主要供應商之一日本顯示器公司(Japan Display)也下調了全年盈利指引,原因是「客戶需求波動」;全球市佔率高達6成的玻璃螢幕供應商伯恩光學,也是蘋果供應商,被曝光裁掉中國惠州廠8千名員工。
當然,這一長串受衝擊的蘋果供應鏈名單中,作為蘋果最重要的合作廠商的鴻海是重災區─先前傳出富士康準備為iPhone開60條生產線,結果只開45條,接著又有富士康計劃大幅削減29億美元成本、減少10%的非技術性員工等「以應對挑戰」的消息,彭博甚至認為這是全球電子業的警訊;台灣的鴻海市值跌破兆元台幣,是5年來新低;同為蘋果主要組裝廠的和碩、緯創同步挫低。
根據蘋果自己公布的200家主要供應商名單,2018年蘋果供應商裡面,數量排名第一的是台灣的51家;第二是日本44家;第三是美國40家;第四是中國34家,第五是韓國11家,亞洲占比約7成。不過,要注意的是蘋果公布的是公司家數,而非「價值」,韓國雖然只有11家、占比只有5.5%,但以價值計則遠高於此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