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軍人強人發動政變,建立民主政權
1952年7月23日凌晨,埃及爆發軍事政變──「埃及七月革命(July Revolution of Egypt)」。由納瑟(賈邁勒·阿卜杜勒·納瑟,Gamal Abdel Nasser,1918~1970)領導的「自由軍官委員會(Free Officers Committee)」推翻並放逐了由英國支持、親西方的埃及國王法魯克一世(1920~1965)。26日,法魯克國王含淚簽下了退位詔書,並在當天晚上,帶著妻子、兒女,乘坐「首都號」遊艇離開埃及,轉赴義大利定居。隔年(1953年)6月18日,埃及新政府正式宣布廢除君主制,建立阿拉伯埃及共和國(簡稱埃及)(註二)。之後納瑟為了讓軍隊能效忠新政權,於是先推舉軍中資歷較深的納吉布(1901~1984)將軍擔任埃及第一任總統,握有實權的納瑟則是隱身幕後,擔任副總理兼內政部長。由於埃及新政府堅持阿拉伯民族主義,逐漸與西方國家產生利益衝突。納瑟在1954年2月25日取代納吉布成為埃及總理。11月,納瑟再次發動政變將納吉布軟禁在家中,直到1970年納瑟因心臟病意外過世之後,納吉布才重獲自由。
英國將蘇伊士運河交給埃及管理
1954年7月,英國與埃及簽訂協議──《英國和埃及關於蘇伊士運河基地區的協定/Anglo-Egy ptian Agreementon Suez Canal Base Zone》,英國同意將軍隊在20個月內逐步從蘇伊士運河──靠近以色列與埃及邊界撤出(最後一支英軍則在1956年6月12日撤出),同時英軍也會將原有的軍事基地交給埃及,並廢除英埃兩國在1936年簽訂的同盟條約──《英埃同盟條約(Anglo Egyption Treaty)》。埃及則是允諾--當阿拉伯國家或是土耳其遭到攻擊時,英軍仍可重返蘇伊士運河。這協議引起了以色列的恐慌,少了英軍的居中緩衝,以色列擔心可能會增加以埃衝突的危機、再來則是埃及控制蘇伊士運河後,將直接威脅以色列的國家安全。而最重要的是,以色列認為埃及加入西方陣營後,將會降低以色列在中東地區的重要性。為了測試英埃兩國的態度,在英國國會批准協議前,9月以色列決定派遣一艘懸掛以色列國旗的船隻來通過蘇伊士運河,當時以色列打的如意算盤是──如果這艘船能安全通過,就會造成一個先例,以後也可以安全航行;若遭埃及阻攔或扣船,這就可能會影響英國國會中反對協議的議員,讓協議被擱置或是廢除。但結果卻完全出乎以色列的估算,船隻不但遭到埃及的扣押,英埃兩國還是照預定行程於10月19日於開羅簽定了協議(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