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很漂亮,但是,整體而言壽命一般有1至4個月。
自清朝同文館設立以來,兩岸的華人在英文這一個語言上耗費相當大的人力及財力,但是,成效卻是令人大失所望。
錯誤的外語政策,使得生活在台澎金馬地區所有的人都一直自我陶醉於多益、全民英檢等語言測驗的成績,以為達到了語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就滿足,根本就不知道還有更難的溝通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是窮一輩子的努力都無法達到的目標。
憑良心說,過去四十年從事英語文教育的經驗告訴我,英語文教育在國內根本就是失敗!遠的不說,猶記得十五年前左右,教育部撥發經費補助,鼓勵大學開設國際學程,以招收國際學生。因此,許多大學在招收新進的教師師時,也就特別標明能以外語「全程」授課者,每月薪資加發兩萬至兩萬伍仟元;換句話說,這個標準已是助理教授月薪資的1/3,而且這個現象也似乎透露出現職的教師似乎沒有能力承擔此一重責大任的訊息。其中的原因在此不深入討論,但是卻必須再提出一個事實來討論國內的英語文學習者在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困難。
曾經幫助畢業於國內T大的博士,且任教於大學的教師進行一篇將投稿於國際學術期刊論文的英文翻譯。翻譯的過程中,透露出該作者台式英文(Taiglish,筆者自創)的「特色」及對英語文的認知與理解。事實上,在過去擔任國外學術期刊及國際學術研討會審稿委員的經驗裡顯示,即使是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如印度及菲律賓的作者,論文中句子的呈現也在在都是與美語或英語的表現有所不合。也就是說,在政府有意將英語於2030列入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的政策時,我們必須提醒政府,將提升英文能力與成為雙語國家混為一談,不但會讓國人到恐慌之外,到最後事實也會證明這個政策是終將失敗。
美國人與鄰居的加拿大人以英語溝通的研究結論告訴世人,其溝通效率只有95%~98%左右。理由何在?很簡單,因為不論是加拿大或者是美國人民所使用的母語會與官方語言產生一定程度的混合現象。簡單地講,也就是詞彙就會不一樣,連帶地,語法也就會有差異。口語溝通中,效果取決於有否堅實的溝通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不要否認,一個英語文學習者很勇敢地開口講英語當然是一件值得鼓勵的事,但是,請切記,會不會把內心的意思用英語明確地表達出來,甚至於能不能在不同的社會階層情境中說得好,貼切及得體也是英語文能力的呈現。
簡單地講,何時該輪到你說話的時機拿捏,以及詞彙使用和肢體表現都被包括在溝通能力這個概念裡。也就是說,這一個部分是對於國內習於「背多分」教學方式的英語文學習者而言,如果還是存著想去依靠著讀書而得到有效溝通的技能,甚至於是無意識地在行為中表現出來的目標根本無法達成。因為,這一個能力的培養必須有實際的經驗。
不相信?看一下週遭曾經有在英語文國度求學過的人,在物品不小心掉在地上的時候,是驚嚇地爆出英語或是台灣國語即可判斷。
歷史告訴我們,亞洲一些國家即使曾經被英國殖民過,但是,新加坡的英文(Singlish)你能接受嗎?再者,菲律賓的英文的特色你有掌握嗎?
政策的制定代表著有限的資源運用會出現排擠現象,最重要的是,如此一個美如蝴蝶的政策制定真的很迷人。然而,這個政策在沒有慎思及考慮人文的因素下,卻早已註定必然是失敗的!
*作者為大學教師